阅读历史 |

第243节(1 / 2)

加入书签

大队长和唐启阳说:“周一早上八点多,陆镇长来查看你要承包的山头,那天你过去。”

承包的事有消息了,唐启阳高兴:“好,谢谢大队长。”

卢大队长端起茶喝两口笑说:“应该的,你是我们县第一个申请大面积承包荒山的人,陆镇长很重视,已经派相关的工作人员去两个山头考察两次,前段又忙晚稻和秋玉米的种子。”

工作人员考察荒山的事唐启阳真没注意,他笑说:“领导们忙种子的事重要。”

周一早上八点,唐启阳和大队长在小石山旁边的公路上等,约等十几分钟,一辆吉普车和一辆面包车开来在他们前面不远路边停下。

唐启阳和大队长迎上去,吉普车下来三十多岁的陆镇长和他秘书,面包车下来四个干事。

双方介绍后向小石山南侧走去,路上石头多,很不好走,有一人边走边拍照,一行人慢走到前面山头,登上去一段路。

陆镇长脸上严肃,看向唐启阳问:“这山上石头太多,裸露的土质差,你真要承包?”

唐启阳脸上认真,回答:“真的!我计划将石头捡去下边建围墙,然后种苜蓿,在这山上修建养猪场,养鸡场,牛羊圈。”

陆镇长听他的话说:“走,到上面看看。”

山上石头虽多,但坡度比较缓,一行人用半个多小时走到上面,山顶上是比较平整的一大片,约二十几亩。

姓陈的干事说:“要修通车的路上来不容易。”

唐启阳接话:“是要投入比较多的资金,所以垦请领导们能同意承包的时间长一些。”

陆镇长和他说:“目前荒山荒地承包规定最高年限是三十年,我们不能破例,不过承包价格可以酌情调整,按这荒山的实际情况,商定相应的承包价格,我们回去开会再定。”

唐启阳:“多谢领导!”

一行人看四周一遍,从山上下来,沿着山边到后面的山脚看,没有上去。

唐启阳打算承包,自然来仔细查看过,后面的山比前面的大一倍,呈鞋子状,土质和他们开荒的地差不多。

两山不是连在一起,山底距离约三百米,山边周围地形起伏不平,山边周围的地也承包进去。

唐启阳简单计算过,全部约有二千多亩。

陆镇长和干事们查看后面山的土质后就返回公路,陆镇长一行人调车返回,没有进大队。

这时很多卖完棉花的人从城里回来,见大队长和唐启阳站在路边目送两辆车离开,问大队长,大队长如实相告。

大家得知唐启阳要承包石山后面的两个山头,都觉得他脑袋要么被驴踢,要么疯了。

事情很快传遍大队,大家议论纷纷,都觉得唐启阳两口子脑子有问题。

唐启明和唐启帆中午听说后急忙放下手中的活,来问唐启阳:“听说你承包石山后面的山头,是不是真的?”

唐启阳微笑回:“真的,之前没确定没和你们说。”

唐启明和唐启帆惊呆,唐启明着急说:“前面那个根本没法种东西,你疯了?”

唐启阳温和说:“别急,前面的山我计划建养猪场,鸡场,牛羊圈,后面山种果树和粮食。”

两人还是为他大手笔惊呆,一时说不出话。

好一会唐启明开口问唐启阳:“一年多少钱?”

唐启阳回答: “承包价还没定,陆镇长说回去开会,按实际情况商定相应的承包价。”

唐启阳胆子太大,唐启帆佩服说:“你了不起!”

唐启明替唐启阳担忧:“到时候挣不到钱怎么办?”

唐启阳语气肯定:“不会,现在养猪和养鸡亏不了。”

唐启明和唐启凡看他自信淡定的模样,突然间就相信他。

唐启凡说:“要帮忙就说。”

唐启阳笑,不客气说:“好。”

唐启明舒一口气说:“行吧,我们回去。”

两人刚走,唐振家就进来问,唐启阳如实回答,唐振家确定老三真要承包那两人山头,没有多说什么,因为说也没用。

纪凤英和王秋花也来和徐兰确认,徐兰告诉她们:“真的,我们计划一段时间了,想得很清楚,不用担心,我们心里有数。”

徐兰虽然这么说,纪凤英和王秋花还是很难理解他们怎么会承包那样的山头,还承包那么大的地方!

他们已经决定要承包。领导已经来查看,她们做为外人不好多劝,只和徐兰说要帮忙就说,徐兰道谢应。

之后几天,唐启阳每天去荒山和镇政府工作人员一起立边界,量大致的面积,五天后完成,承包总体面积是两千二百三十亩。

这个当然不是精确的数字,但浮动不会超过两亩。

接着唐启阳连去镇政府五六天,就对方拟出的合同提出几处意见,比如三年调整一回承包价格,调整的浮度要和市面一样,将来合同到期,唐启阳有优先承包权等等。

唐启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