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9节(1 / 2)

加入书签

晚上纪凤英几个来找徐兰八卦,顺便烤烤火。

她们谈的话都一个意思,卢达才坐牢, 他的老父母可怜,但受影响最大的是他的侄子侄女们,将来结婚找不到好的对象。

徐兰只听她们讲不发表意见, 并不可怜他的父母和家人。

如果不是自己, 乔怡就遭他糟踏, 在这个社会乔怡要么被迫和他结婚,要么杀死他成杀人犯, 要么自杀, 不管是哪一条乔怡都要被毁。

说到后面说起孩子时纪凤英叨叨自己的大儿子:“我家老大相看几个都没成,真是愁人!”

自己和男人相中的老大相不中, 老大相中喜欢的, 自己和男人不喜欢但勉强接受, 公公问细节后否决, 说娶不好毁三代…, 折腾。

王秋花说:“兴良个头高, 也长得好,你家条件也好,他年纪又不大,你担心什么。”

自己才愁,自家老大十七了,他上头有两个堂哥,办完他们的婚事,到自家儿子找对象结婚肯定没钱,到时找条件差的……

不行!王秋花打个激灵,一定要尽早分家。

纪凤英叹气说:“时间过很快,一年接一年就过去了。”

徐兰也觉得时间过得快,转眼自己和唐启阳来这里马上就满三年,他们在这里融入社会,教养五个好孩子,又将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孩子。

日子平淡而幸福。

四号乔怡去大队部结清账,徐兰跟小队长借架子车,陪她去把分的粮食拉回来。

今年已经分过两回粮食,这回乔怡结到五十六斤稻谷和八十多斤玉米。

粮食拉回来搬进堂屋后乔怡和徐兰商量,她想用稻谷和徐兰换白大米,用玉米换腊肠和腊肉,徐兰爽快答应给她换。

稻谷出米率是70,两人换算价值,然后当场交换,东西交割完徐兰问乔怡:“大米要寄回去吧?”

这两天乔怡已经寄一些东西回家。

乔怡回:“大米太重,我带不了太多东西,是要寄回去,徐大姐,我打算七号走。”

徐兰问她:“大米什么时候寄?我帮你提去县城。”

她要背四十斤大米到县城可不容易。

乔怡微笑说:“谢谢徐大姐,我还寄其他东西,明天我打算和小队长借自行车推着去。”

徐兰:“也行。”

乔怡看向前面的竹林感慨说:“以前特别盼望回家,现在临走却很舍不得。”

徐兰笑:“以后有机会就来,我们随时欢迎你。”

乔怡笑:“好,徐大姐,你们如果去沪市就去找我。”

徐兰:“有机会就去”,她想到一事说:“你的被褥可以提前寄走,这两天就用我家的。”

“好。”

“……”。

两人说一会话分开去忙,乔怡去整理行李。

唐启阳最早做的泥砖已经干透,徐兰戴着有些发黄的棉手套,将砖放进簸箕,挑到竹林里堆放,过几天就砌墙。

晓风五姐妹中午放学回家知道乔姐姐七号就走,很是不舍,特别是晓风三个大孩子。

乔怡忙两天把该寄的都寄了,收拾好行李,她和晓风借了双肩包,回到家再寄来。

同时也有个别知青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易校长和他媳妇也收到。

他们夫妻走后要任新的校长和老师,那是教育局和大队部的事,和普通人没有关系。

六号晚上,徐兰给乔怡做点馒头和咸菜,防她路上买不到饭时吃。

七号一大早,徐兰和乔怡带着行李一起出发去县城,去送她上车。

晓风和晓语晓婕本想请假去送她,但下周她们就期末考试,乔怡没有让她们去送。

路上徐兰和乔怡说:“小乔,今年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冒头,路上小心,特别是在市里转车的时候。”

乔怡认真应:“我回小心,谢谢徐大姐。”

徐兰将乔怡送到汽车站,送她上去市里的班车,说两句话下车在一边等着,等车开出去后离开汽车站。

时间还早,供销社和百货大楼还没开门,家里也没有紧急要买的东西,她就直接回家。

徐兰回到家时唐启阳在前面砍荆棘,她戴上手套把他砍出来的荆棘放进竹筐,搬到后院空的的方倒,晒干后一把火烧掉。

他们上午把前面荆棘带清理出来,当时栽荆棘时向内退半米,荆棘长大向两边拓展有一米多,所以荆棘带一清理完感觉空出不少位置。

徐兰看了看说:“砌后面的墙时把荆棘砍去一半吧。”

唐启阳赞成:“嗯。”

晓风五个放学回家,见不到乔怡很不习惯,心里失落,吃饭时徐兰见她们情绪低落和她们说:“离别正常,将来你们也会离家,出去看外面的世界。”

晓雯立即说:“妈,我不走,我在家陪你。”

这家伙大了还是跟屁虫,唐启阳没好气说:“你妈不用你陪。”

徐兰笑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