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8节(1 / 2)

加入书签

不用等到年底, 徐兰说:“挺好, 晚上多做两个菜庆祝。”

乔怡忙说:“徐大姐不用, 平时吃的饭菜已经很好!”

徐兰笑和她说:“这是难得的喜事, 要庆祝庆祝!”

乔怡收起脸上的笑容, 十分认真地道谢:“谢谢!”

徐兰看着她敞开说:“不用这么客气, 晓风她们将来也会走出去,她们也许有需要你的照应的时候。”

乔怡知道徐大姐这么说不是真要自己将来一定要帮晓风她们,是让自己不要想太多,接受他们的善意。

她依然郑重说:“徐大姐,我喜欢晓风她们,将来有那么一天我会义不容辞。”

徐兰语气轻松:“小乔,不用说这么郑重,给自己增添心理负担。”

乔怡感慨:“徐大姐,有时候我真觉得你受过高等教育。”

“我读书理解快,看过很多报纸,我觉得自己挺聪明的,哈哈,自吹。”

“徐大姐你本来就很聪明。”

“……”。

晓风五姐妹放学回来得知乔姐姐考上大学,都替她高兴,兴奋和她说话。

午饭后,夫妻俩回房间独处,徐兰靠着温暖的唐启阳说:“晚上加两个菜给小乔庆祝,加个冬笋版的腌笃鲜,杀只鸡。”

唐启阳低下头亲她一口:“好,鸡你想怎么吃?”

徐兰温声说:“我看小乔比较喜欢白切鸡,晚上按她的口味做。”

唐启阳:“行”,他把徐兰抱紧:“身体不舒服就和我说。”

徐兰笑:“我没那么脆弱,我是怀孩子又不是受重伤,再说我现在什么感觉也没有,以后有反应和你说。”

唐启阳嗅着妻子的发香柔声“嗯”一声,对一个小生命到来,他们高兴是高兴,但小生命没有一点存在感,他们没有多少真实感。

“……”。

傍晚下工后陆续有人来和乔怡道喜,乔怡微笑一一谢过,送来的鸡蛋和干货收下记账。

晚上又是丰盛的一餐,乔怡没有说过多感激的话,大方接受徐兰一家的恭贺。

明天是周日,也是元旦,大家都是过农历节日,对阳历新年元旦无感,没有过节。

徐兰和唐启阳打算明天试做一点年糕,方法他们和别人问清楚,晚上洗澡后泡上三斤大米,一斤半糯米。

晓风五姐妹听妈妈说明天做年糕,都很兴奋,自家第一次做年糕呢!

次日早饭后,唐启阳把泡的两种米混和在一起,在石磨上磨浆,他推石磨,徐兰坐旁边舀米放磨盘孔里,两人边干活边说话。

堂屋敞开着两扇门,壁炉里烧着中火,里面比较暖,坐着不会僵手僵脚,晓风五姐妹在堂屋做练学题,练字,画画,不懂就问乔怡。

徐兰和唐启阳把混和的米磨完,见米浆不够细腻,再磨一遍。

练完字的晓岱和晓雯跑来围观,晓雯问他们:“爸妈,年糕什么时候能做好?”

徐兰舀起一勺米浆倒磨盘上和她说:“最快也要四点。”

晓岱说:“好慢。”

唐启阳接话:“磨完浆要石头压控出多的水,这要四五个小时,控完水蒸一个小时,再放进石臼捣,最后搓成年糕。”

年糕这玩意做法不难,就是费时间。

晓雯说:“好麻烦。”

徐兰想了想看向唐启阳说:“下回用两种米粉混一起,像和面一样和成团醒半个小时后上锅蒸熟后捣。”

唐启阳点头:“这方法好。”

晓岱和晓雯对做饭迷迷糊糊,听不懂,不过…,年糕好吃,晓岱高兴问:“妈,下回是什么时候做?”

徐兰:“这些吃完就做”,四斤半的米不多,做饭还不够两顿,做出来的年糕吃不了几天,吃完再做。

两人磨完米浆,用两层纱布垫在干净的小方竹筐里,倒入米浆,把沙发合起来绑上,搬来一块大石头压在上面。

唐启阳忙完这个时间还早,拿条两头尖的扁担和绳子上工,捆两捆柴挑回下山,他担着柴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依然走得轻松。

下到半山,唐启阳见前面有两个老太太背着柴下山,其中一个是他老娘,心里有些不爽,其实老太太还不满六十岁,上山打柴没什么,估计她也是自愿的。

但想到唐启荣和他两个成年的儿子,唐启阳心里就有些不爽。

他叹口气抓老太太背上的柴捆说:“娘,你放手我提着。”

吴老太太听到老三的话放松手,唐启阳提起柴捆后说:“娘,红花婶,你们站一边,我先下去。”

吴老太太和红花婶走到一边给他让路,唐启阳担着柴又提一捆越过她下山。

看唐启阳下山的背影,红花婶和吴老太太说:“你家老三真好,其实你和你男人和老大家分开,单独过更好。”

吴老太太愁着脸说:“没有地方住”,最近老大媳妇常念叨兴义没有新房结婚,暗示他们给兴义腾房间,可他们住哪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