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9节(1 / 2)

加入书签

徐兰看她说:“不行,我听你平时咳得最多,不想吃不要勉强,把饭倒去喂猪,小孩有时饿几顿是好事。”

才不要饿几顿,晓岱马上扒饭。

晓风和晓语晓婕心里暗笑。

徐兰刚和孩子们洗好碗,纪凤英就提着一个麻袋过来。

徐兰迎上去接过她手里的麻袋说:“嫂子,你叫兴和来和我们说一声,我们过去拿就行。”

纪凤英爽快说:“嗐,又不是多重,我弟说二十五斤,你称一下。”

徐兰说:“不用,我提着差不多就是这重量,麻烦小悦他小舅了。”

纪凤英说:“这话说的,我弟也挣点鸡蛋钱,你打开看看。”

徐兰和她说:“走,外面冷,进屋里再看。”

纪凤英应:“哎。”

晓风五姐妹相继喊:“凤英伯母”……

“哎”,纪凤英笑应说:“你们真是越来越漂亮了。”

徐兰笑说:“小悦现在也是啊,女孩长大变化挺大的。”

纪凤英说:“也不是所有女孩子长大都会变。”

徐兰停下说:“是”,她打开麻袋,里面的笋干一扎一扎的,成色不错,和纪风英:“挺好的。”

纪凤英叫她:“你翻开下面的看。”

徐兰说:“嫂子坐,我拿个袋子倒腾。”

餐厅里有些暖和,纪凤英“哎”的应一声坐下。

晓风进厨房拿碗冲红糖水放在纪凤英前面:“凤英伯母,喝水。”

纪凤英笑:“好,谢谢晓风”,她接着问:“你们跳到四年级,功课能跟得上吗?”

晓风微笑说:“都能跟得上。”

纪凤英又说:“我看乔知青现在比较少来你们家了。”

晓风回:“嗯,乔姐姐现在就星期二和星期五傍晚过来。”

乔姐姐来了主要也不是教功课,而是指点他们毛笔字和三妹画画。

徐兰边腾出笋干边说:“以后她们不跳级了,不用提前学课程。”

纪凤英笑说:“你这方法真能省不少学费。”

徐兰说:“是省一些,主要是老大读书太晚,一年一年的读上来,读初中时年纪太大。”

和时间相比,省的这点学费不算什么,心里想是这么想但不能说。

晓风今年十三岁读四年级,明年十四岁读五年极,十五岁上初中其实有点晚,但不能再跳级,她不是很聪明的孩子,到这里一步一步地读上去。

纪凤英叹气说:“我公公说家里四个孩子,就小悦读书最好,她考上高中继续给她读,可是读完高中又不能找到工作,读完高中有什么用?”

多读书当然好,短期的好处是看不到,但对本人的长远一生影响大,还会影响着下一代。

从父母方面看供孩子读到初中已经很好,更不用说女孩子读到初中。

徐兰默一下只能说:“宏伯的见识比我们广。”

纪凤英点头,公公年轻时是常出门,那时还是战乱、随时常见死人的年代。

徐兰把腾出来的麻袋折几下捆一捆放桌上说:“嫂子,你看知识分子开始能平反,以后是什么样还不好说。”

新的领导班子上任,政策可能会有新的变化。

纪凤英喝完糖水放下碗说:“我公公也是这么说的,你现在常看报纸,见识不一样了。”

徐兰笑说:“嫂子天天也能听收音机啊,每天都能听到最新消息。”

纪凤英不好意思和徐兰说:“我公公和男人喜欢听新闻,我不爱听没留意,就晚上和他们一起听一下评书。”

五个孩子去休息,徐兰和纪凤英又聊一会,纪凤英道别回去去上工。

徐兰在孩子们起来去上学,把晓雯安顿给她爸后就进山进靠里面砍树枝和砍乔木,砍歪的不能成材的大树,她和唐启阳准备的柴多,烧的也多。

暖房的时候还要用不少。

傍晚她背着一大捆柴踏进家门就见唐启阳把唐振家和唐启明送出来,她走到侧边喊:“爹,小队长。”

唐振家含糊“嗯”一声,唐启明说:“弟妹打柴回来了。”

徐兰应:“是。”

双方打过招呼,徐兰把柴背到柴房放下去洗手进餐厅喝热水。

唐启阳送人下去回来进餐厅和徐兰说:“启明哥来看我们装的窗户,老爷子来和我说他想在他们二老的房间里建个小壁炉烤火,由我们四家出泥砖,叫我领着他们建。”

徐兰说:“泥砖我们家要出多少搬过去就行,建个壁炉又不费多少时间。”

单层房子的烟囱不用砌得很高,建个壁炉用的泥砖不会太多,四家平分更不用出多少,简单。

唐启阳笑说:“他来在我们房子转看一圈后才说,我猜他本是想叫我们一家出泥砖,但见我们家没有剩下多少,才改口四家分担。”

徐兰:“他的思想真不是一般人,对你态度最差,又想从你身上获得最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