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8节(1 / 2)

加入书签

“哦”,晓雯跑到院子和姐姐们说:“大姐二姐三姐四姐,妈去县城买东西。”

晓风几个很意外,平时都是爸爸去县城买东西。

而这时的徐兰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把两网的鱼卖出大半,半斤多的鲫鱼卖三毛一条,一斤多一点的鲤鱼卖七毛一条,不讲价。

t县虽然河流和小湖泊比较多,但打新鲜鱼拿来卖的人不多,所以徐兰卖的鱼虽然不是活的,但看着新鲜,卖得很快,不少人一买就买两三条,还有人买五条的。

天色大亮一会,徐兰卖完麻袋里的鱼,把麻袋收进竹篓,急匆匆从小巷离开。

徐兰顺着唐启阳说的位置,快步走七八分钟到姜建华单位家属楼门卫,问守门的大爷:“大爷,我找姜建华,能帮忙叫一下吗?”

大爷看徐兰脸上几秒问她:“你和他家是什么关系?”

徐兰从篓子里提一串三条的鲫鱼和他说:“大爷,我是他家的乡下亲戚,来给他媳妇送下奶的鱼。”

大爷狐疑看徐兰,姜家是县城本地人,好像乡下没有什么亲戚,乡下的妇女他又不是没有见过,这人脸和手的皮肤这么好,穿着也可以,能是乡下人?

怀疑归怀疑,工作是工作,他正想叫个去上学的孩子跑去叫人,正巧姜建华带着姜楠出来忙大叫他:“小姜,你亲戚来找你。”

这时姜建华和徐兰都看见对方,姜建华小跑向前问:“嫂子,你怎么来了?”

徐兰扬起鲫鱼和他说:“给你媳妇送来这个。”

姜建华爽快接过道谢:“谢谢嫂子,上家里坐坐。”

徐兰微笑说:“不了,今天木工师傅来家里安窗户,我去买些东西就回家。”

姜楠跑得比爸爸慢,跑到徐兰跟前喊:“徐伯母。”

“哎”,徐兰笑应,左手从口袋里掏出两粒白兔糖放他手里:“小楠有时间去找姐姐们玩”,暑假时这孩子都呆在外婆家,没去成他们家。

姜楠高兴说:“徐伯母,我爸说唐伯伯家暖房时带我去。”

徐兰笑:“好,等你们来”,她看向姜建华:“小姜我走了。”

姜建华微笑说:“嫂子慢走。”

姜楠跟着爸爸喊:“徐伯母慢走。”

徐兰向他们摆摆手,和门卫大爷说一声:“谢谢大爷”,转身快步离开。

守门的大爷问姜建华:“小姜,她是小唐的媳妇?”

姜楠的救命恩人小唐是有名的半山大队的人,常来找小姜,和自己很熟。

姜建华笑说:“是,梁大爷我拿鱼回家放,你帮我看下小楠。”

梁大爷背着手说:“快去!”

徐兰走出一段距离放慢脚步转向居民区,居民区的建筑是非常典型的徽派民居,有些翘高的飞檐很漂亮,自家新房子的飞檐只翘起一点。

白墙经历风雨染上些许黑色,像一桢桢的水墨画。

徐兰注意到看向自己的眼神充满警惕,应该是自己看别人墙上引起误会,不打算继续卖鱼,转去刚开门营业的供销社买几样小东西,提着盖着麻袋的竹篓回家。

路上的泥还不够干,也陆续碰到人,徐兰按着一般人的走路速度回家。

回到家看太阳的位置是九点多,唐启阳和卢大父子在中间房间装窗框,她没有过去,把竹筐提进地窖放。

出来就迎上一脸笑的晓雯,小孩的笑脸治愈,徐兰边走边微笑问她:“早上认真打拳了吗?”

晓雯开心跟在妈妈后面:“有啊,我不晃来晃去了。”

徐兰来到井边用清洁剂洗手:“挺好。”

晓雯闻到鱼腥味问妈妈:“妈,你买到鱼了?”

“嗯”,徐兰应声说:“中午就吃红烧鱼。”

晓雯高兴:“妈,我们好久没有吃红烧鱼了。”

徐兰笑:“是呢。”

她洗完手进餐厅冲五杯茶,一杯留在餐桌上,四杯放进托盘送去正房和卢大父子三个说:“三位卢师傅,唐启阳,来喝点热茶。”

卢大五十多岁,卢大不是名字是外号,半山大队唯一的木匠。

他长相和个头普通,两个儿子一个三十多岁,一个二十七八,三人听唐启阳的媳妇直接喊唐启阳的名字很惊讶。

女人们喊自家男人都是孩子他爸或是xx他爸。

唐启阳和徐兰说:“我们现在不方便,你先放凳子上。”

卢家三人回神向徐兰笑笑,卢大开口说:“多谢,先放凳子上。”

“行”,徐兰听他们这么说把托盘放在凳子上就出来。

卢家老二好奇问唐启阳:“阳三哥,三嫂子怎么直接喊你的名字?”

唐启阳面不改色说:“我见城里的年轻夫妻喊对象是直接喊名字,我觉得挺好。”

那你们不是刚结婚年轻夫妻啊!卢家老二看唐启阳比自己还年轻的脸默默把这话咽回肚子里。

中午徐兰红烧两条一斤多的鲤鱼,蒸两条咸鱼,清炒大份量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