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5节(1 / 2)

加入书签

九月后雨水少, 徐兰隔几天进山给种的菜浇水。

忙忙碌碌, 稻谷越来越弯越来越黄, 可以看见这又是一个丰收季!

十月上旬,梯田上下一片浅黄色, 九点的阳光温暖舒适, 不少老农又蹲在稻田旁,有老农用黑瘦干枯的手托起沉甸甸地稻穗, 今年的晚稻看着比去年的还要好。

种地几十年, 在有生之年种出这样好的稻谷, 老农黝黑皱纹横生的脸上展露出满足的笑容。

专家和领导们一波又一波地来考查。

这和普通人没有关系, 在等收割稻谷同时徐兰又在山里池塘网两麻袋半大的鱼回来, 晚上和唐启阳处理后洗干净腌制一个晚上。

等唐启阳烘半干后徐兰拿去山里挂上, 同时把之前晾的收回来,避过晓雯拿出来铺在筛子里,把筛子放在砖堆上晒,让咸鱼爆晒在十月的太阳低下。

晓风四个中午放学回家,见家里有这么多咸鱼晒吃惊,晓风问徐兰:“妈,爸怎么买这么多咸鱼?”

徐兰回她:“我们家建房子和暖房的时候用。”

空间里还有些新鲜肉和腊肉,但农村人平时买点猪肉真的很难,请人来干活不好隔两天炒一次肉。

t县的河流和小湖比较多,咸鱼比较容易换到,天天蒸点咸鱼都没事。

晓风想到平时爸爸已花钱多,担忧问:“妈,建房子的钱够吗?”

晓语晓婕晓岱也担忧看向妈妈,徐兰肯定和她们说:“够!”

晓风几个见妈妈回答得肯定,放下心。

唐启阳负责出去找人问建房子能动工的日期,提前去请会砌墙的人来帮忙,他请的人都答应来,他还请兴陶兄弟俩下工过来帮忙打下手,两人爽快答应。

万事俱备只欠收稻谷。

十月中旬,梯田上下一片金黄,学校放农忙假,秋收开始,这一回十二岁和十二岁以上半大的孩子同样下田割稻。

这天早上,晨雾还没有散尽,一群又一群人走进稻田,割稻,安置打谷机,安置稻桶,抱来还沾着少许露水的稻谷,稻谷脱粒,田野一片忙碌。

晓风脖子围着一条薄的围巾,两个小手臂套着袖套,两个小腿也穿上脚套,弯腰割着稻谷,她现在割稻谷已经非常熟练,不紧不慢地割着稻谷。

太阳升起,露水蒸发干净,被露水扫湿的裤腿变干。

早上有一些人没有吃饭或随便吃一口就来上工,这时陆续有人给这些人送饭。

徐兰家上工的三人是吃饱了再出门,并不饿,但晓语还是带着妹妹们给他们送来些玉米饼子。

离中午还很久,徐兰和唐启阳晓风不饿也吃两个。

中午的阳光还是比较热,十一点左右晓风回家扛来竹竿给爸爸,唐启阳又在他打稻谷的地方搭起一个简易的棚子。

中午这点热大部份人能承受,这回唐启明没有叫人搭棚子。

正午,大家陆续停下去吃饭,徐兰也停下向唐启阳那边走去,晓语正好送饭来。

徐兰和唐启阳吃完饭,晓语挑着两个小竹筐回家。

吃过饭大家都没有立即上工,坐着歇一歇。

徐兰和唐启阳安静坐着休息,另一侧三个人谈话。

一人说:“早上方书记又来了”,这几个月他们见到不少领导,从惊奇到平常。

“现在我们大队出名了,稻谷亩产离千斤不远了!”

“诶,你们说明年祖宗还会保佑,庄稼还会丰收吗?”

谁能知道祖宗能保佑多久?

那边安静一下,一人不确定说:“希望吧。”

“……”。

徐兰和唐启阳相视一眼,他们也想知道明年第二代稻谷种子还能不能丰收。

歇一会继续上工,两点钟后阳光热度退一些,半大的孩子和身体不太好的人来上工。

青壮从早上干到晚上下工,干十二个小时左右,现在早晚凉爽,中午热的时间不长,大家不算特别累,下工回去时还有力气说说话。

天气好,日升日落五天,晚稻收割完成,第六天上午打完稻谷,抬回打谷机和稻桶。

徐兰他们把稻草扎成把晒在干的田里,她和纪凤英王秋花靠近干活,三人边不紧不慢地干活边说话。

王秋花笑说:“这次农忙感觉挺轻松。”

纪凤英说:“本来就比七月农忙时轻松很多,七月接连忙二十多天,现在才忙五六天。”

徐兰赞同:“是啊,七月份太热,忙的时间太长。”

王秋花:“也对”,她接着问徐兰:“小兰,你们家房子什么开工?”

徐兰和她说:“明天整理房间搬东西,后天拆旧房子,大后天就动工。”

纪凤英说:“时间还挺紧的。”

徐兰说:“还行。”

王秋花又说:“小兰,用我们帮忙就说。”

徐兰笑应:“好。”

“……”。

队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