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4节(1 / 3)

加入书签

徐兰和唐启阳计划在收稻谷后到收秋玉米之间的空档把房子建起来,之后慢慢整。

晚稻的生长周期是九十天, 玉米的生长周期是一百二十天,玉米比稻谷先种下, 但稻谷先成熟先收, 玉米要晚二十多天收。

那时没多少菜吃, 所以唐启阳这几天在队里和去别的大队换些干笋回来备着。

唐启阳外出时徐兰在家把自留地空出的地方翻起, 撒下白菜种子, 把后院的豆角架拆掉拔起豆角秧把地翻起,晒一天,然后撒下一垄鸡毛菜, 一垄菠菜,一些生菜种子。

六号中秋节前两天,唐启阳大清早出门, 下午三点多徐兰提个两个小竹篓, 一个有盖, 一个没有,带着晓雯到大路上等着, 没多久一辆拖拉机开过来在她们身边停下。

唐启阳从驾驶一侧跳下向徐兰笑:“等久了吧。”

徐兰笑说:“刚来不久。”

“爸”, 晓雯喊一声爸好奇看拖拉机。

唐启阳给徐兰和晓雯介绍开拖拉机的师傅:“这是梁师傅。”

他接着说:“梁师傅,这是我媳妇和小女儿。”

徐兰微笑打招呼:“麻烦梁师傅”, 接着她从一个竹篓里拿出一个竹筒递给梁师傅说:“喝点水。”

晓雯眼睛看向梁师傅喊:“梁师傅好。”

“弟妹好, 小姑娘漂亮”, 梁师傅脸上黝黑, 他笑笑说话接过竹筒。

徐兰也给唐启阳递一个竹筒。

秋天燥热, 唐启阳和梁师傅打开竹筒盖喝水, 清凉的薄荷水下肚,人马上变清凉。

梁师傅“哎”一声说:“这水真好。”

唐启阳和他笑说:“这是消暑凉茶。”

徐兰把水给他们后就走到后面车斗,车斗上装满木头和木板,她在车斗两侧把绑木头和木板的绳子解开,把边上的木头卸在路边。

唐启阳和梁师傅喝完水把竹筒放进竹篓,也一起把车斗里的木头和木板卸到路边。

卸完车唐启阳和梁师傅说:“梁师傅,去我家坐坐,晚上吃过饭再走。”

梁师傅忙摆手说:“不了,场里可能还有活,我得马上回去。”

唐启阳不再挽留,把徐兰带来的另一个有盖的小竹篓提起来放到车斗里和他说:“梁师傅,自家晒的特产,拿回家尝尝。”

梁师傅拿启动拖拉机的手把客气笑说:“谢谢,回家让我媳妇做。”

两人又说几句客套话,梁师傅启动拖拉机向前开一点掉头开走。

拖拉机开走,徐兰看一眼坐竹林下的几个老太太和唐启阳说:“我先扛回去,你歇一歇。”

这些老太太里有两个和自家有过节,让晓雯在这里看着木头和木板,她不放心。

唐启阳也看那边一眼说:“行。”

徐兰抬起两根木头的一头扛起来走回去,晓雯看了看爸爸,把竹篓里的另一个竹筒提起来给他:“爸,还有水,你喝。”

唐启阳接过竹筒,另一只揉她头上一把:“总算没白疼你。”

晓雯靠近他问:“爸,林场大吗?”

唐启阳喝水:“挺大的。”

“……”。

徐兰和唐启阳轮流扛木头和木板回家,堆放在后院长棚下竹竿旁边。

四点多,孩子们放学回来,徐兰让她们五个一起看,和唐启阳同时扛回去,两人一起速度就快了,五点前把所有的木头木板搬回家。

唐启阳拉回一整车的木头和木板的消息很快传遍全队。

上工的人下工回到队里就得知消息,唐启明在回家半路上转去唐启阳家。

唐启阳出门一天,徐兰让他歇着,和晓风去做晚饭。

唐启阳拿小凳子坐在厨房门边上,见唐启明上来忙站起来走出去:“启明哥。”

唐启明笑说:“我听说你拉回一车木头和木板,木头和木板怎么样?”

唐启阳笑说:“还可以,启明哥,先喝杯水?”

唐启明和他说:“不用,可以就行,我回去了。”

唐启阳知道他来问是好意,和他说:“木头我不太懂,要不然启明哥去帮我看看?”

唐启明就是来看他买的木头和木板行不行,于是说:“去看看。”

两人去后院,唐启明仔细看木头和木板,心里大致算一下和唐启阳说:“都不错,用在房顶有余,铺搁楼就不够。”

唐启阳指着靠里的竹竿说:“用竹竿。”

唐启明可惜说:“只能这样。”

唐启阳把唐启明送走转进餐厅准备吃饭。

次日早吃过早饭,孩子们去上学,唐启阳去县城。

徐兰喂猪后提个大篮子带着晓雯来到后院桃树下,桃树上的桃子不算很多。

徐兰没有干预让它自然生长,所以桃子的个头比去年催生的小一圈,外表也没那么好看。

晓雯看桃子流口水,前几天爸爸把顶上熟的几个摘来吃,好好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