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节(1 / 3)

加入书签

晚上吃饭,唐启明听媳妇说桌子的酸辣土豆丝是唐启阳年初时在县城换到不同品种的种子种出来的,产量比原来的品种高,要和他家换些种子,明年开春种自留地里一些,不是太在意。

他们半山村种的土豆很少,种在土质最差的地里,收获少,每次每户分的不多。

他一门心思地在想,明年用好的稻种和玉米种子种下,能不能再丰收?恨不得明年春天早点来,春耕后夏收。

随后几天,晒稻谷的同时,不少人上山采摘山货,唐启阳也天天早上背个竹筐进山,快中午时回来,背回来的竹筐里下面是核桃,上面是柿子。

徐兰收了土豆后翻地,撒下几垄波菜,空的几垄过几天栽生菜苗,然后再割些茅草回来堆放。

稻谷晒干,公社拉来交换种子的粮食,拉走种子,分粮了。

这次分稻谷是分一半,另一半年底和剩一半的玉米一起分。

唐启阳一个人去排队,挑回自家分得不到两百斤的粮食,徐兰和他一起进地窖倒粮食,心里算了算和唐启阳说:“每家分的粮食太少”,交的公粮有些多。

唐启阳说:“现在粮食产量低,要养太多人,农民吃亏。”

徐兰:“是啊,农民进城还遭城里人的白眼。”

唐启阳叹气说:“希望这种情况只是现阶段的”,他们经过看报纸,看买回来旧的历史书,确认不是回到几百年前,而是在平行世界。

徐兰:“希望吧。”

美丽又危险

其实不管是回到几百年前还是在平行世界对两人来说都没什么差别, 他们现在只想安安稳稳相守在一起,安静地生活。

晓风和晓语晓婕三人见家里又分到粮食,心里更安定, 饿肚子的滋味她们一辈子也忘不掉。

唐启阳从地窖出来就去和唐启明借架子车拉去黄家湾买腌菜的坛子和缸子,坛子和缸子买几回买回不少个了, 但还不够用。

缸子装粮食干货之类的不容易受潮, 家里要腌的菜也多, 腌酸豆角的坛子就有两个。

柿饼削皮晒去水分, 按扁再晒一晒也放进小坛子里置放, 之后还要腌介咸菜,青萝卜咸菜,白萝卜咸菜, 家里需要的坛子真不少,地窖还是挖小了。

徐兰则带着晓雯这个小尾巴去后院在菠菜旁边栽下生菜苗,撒下香菜种子, 种下半垄蒜和半垄小葱, 然后挑水浇水, 萝卜和白菜也浇一浇。

白菜心已经卷起来,白色的萝卜也有巴掌长, 两样栽得不密长势很好, 白菜长大棵,白萝卜圆滚滚胖乎乎看着挺可爱。

晓雯蹲下伸手右手摸一摸圆润的白萝卜, 上下左右摸, 觉得萝卜好好摸。

徐兰用水瓢舀水问她:“想吃了?”

晓雯和妈妈说:“妈, 萝卜不好吃。”

徐兰给白菜根浇上水说:“那是以前做的不好吃, 等过两天你爸去买排骨回来, 咱们喝萝卜排骨汤。”

听到排骨晓雯舔舔嘴, 家里好多天没有肉肉吃了,她放弃好摸的萝卜站起来问妈妈:“妈,好吃吗?”

徐兰和她说:“汤非常鲜美,很好喝!”

晓雯的口水从嘴角流出来,徐兰见状和她说:“再等两天。”

过两天就有肉吃,晓雯擦口水开心说:“好!”

忙活到晚上夫妻俩独处时唐启阳和徐兰说:“我进山这几天摸清一群野猪的觅食路线,我想在它们觅食路上挖两个陷阱,抓住它们杀了卖肉,肉比较贵,黑市里半肥肉是一元一斤,比你计划催生粮食卖来钱快。

这群野猪在去野生山茶林的路上活动,清理它们也方便霜降后队里的人进去采山茶果。”

徐兰听了说:“可以啊,你打算哪天去挖陷阱?”

唐启阳说:“明天”,他接着和徐兰说:“过几天晚上我们在储存青料的地洞旁挖个小房间做为菜窖,用来放后面收的红薯和萝卜白菜,把土豆也搬过来放,地窖里就放粮食和干货,隔几天我把里面的潮气烧一烧。”

粮食干货放的地方要干燥,红薯和土豆白菜萝卜不能放在太干燥的地方。

徐兰和他笑说:“我也有这个想法,正想和你说。”

唐启阳厚脸皮说:“我们果然是夫妻,心意相通。”

徐兰:“去,明明是我们之前考虑不周。”

唐启阳:“老婆,我们以前又不是做后勤,能事事想得周全。”

“……”。

次日早饭后,孩子们去上学,唐启阳背着竹筐拿着铁锹进山。

徐兰挑着竹筐,竹筐里放着柴刀,带着晓雯去上工,随着大家到种红薯的地,把长的红薯藤割下。

割下的红薯藤挑回队里晒干储存起来,没有猪草时就拿来喂猪。

徐兰割着红薯藤听纪凤英在一旁失望和自己说:“刚才小悦他爸挖出一窝红薯,红薯个头小和往年一样,大家还以为今年的红薯也会丰收。”

徐兰和她说:“是大家太想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