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节(1 / 2)

加入书签

王秋花:“那真没法用了。”

徐兰:“嗯,买点布真是难!”

王秋花感慨:“是啊, 我们大队又没有地种棉花”, 队里如果种棉花每年能分点,还能自己织点布。

徐兰心说半山村的地是比较少, 从三队人口结构上来分析, 这十几二十年家家户户生这么多孩子, 人口剧增但粮食不增, 绝大部的地就只能用来种粮食, 保障口粮。

但如果是他们是回到几百年前, 以后会好起来,好起来的过程……,他们学的历史早忘记。

如果是平行世界,将来也会变好的吧?

问题是将来是多长时间后的将来?

有时历史典故上的一句话包含着一个人的一生的功名成就。

以后会好,这个以后也可能是上百年时间。

她们前面一个女人插话问徐兰:“小兰,晓雯她爸会多买布料回来吗?”

徐兰回她:“不知道”,唐启阳也只是和知青们打听的消息,谁知道沪市的淮国旧具体是什么情况,能不能买到布,买到多少是个未知数。

前面另一人说:“她怎会知道,唐启阳能不能买到布料还不好说。”

“也是。”

她们继续向前走就见卢小翠和何翠红在路边等着,等她们走近,卢小翠脸上不满和徐兰说:“三弟妹,你上午和爹顶嘴把他气着了,饭都吃不下多少。”

徐兰轻蔑看她说:“你是想说我不孝吧,你还骂过婆婆是老不死的,你没有资格来说我,先管好你自己。”

哦豁,前后听见的人看向卢小翠的眼神充满兴味,之前听说她对公公婆婆很孝顺,这是另有故事?

卢小翠听了徐兰的话脸色大变,她骂婆婆是在背后骂,没想到被她当众揭出来,三弟妹现在是不管不顾,一点面子都不给自己留。

“妈”,晓雯睡醒叫妈。

徐兰应:“嗯,醒了。”

晓雯靠着徐兰耳朵小声说“妈,我要尿尿。”

徐兰和她说:“到前面去。”

晓雯应:“好。”

徐兰和卢小翠两人说:“大嫂二嫂,我先走一步”,说着她抱着晓雯越过她们去偏僻的地方让晓雯小解。

卢小翠被徐兰气得差点发抖,何翠红说:“大嫂,走吧”,三弟妹现在完全变了,不像以前一样任她们搓圆揉扁。

王秋花心里爽快,提着篮子越过她们,小兰这两个妯娌嘴会说好话,会做好人,别人在她们手里吃亏也找不着理,私下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到红薯种植地,徐兰从王秋花手里拿回篮子,在荒坡边上一个树荫下安顿好小家伙后去地里干活。

晓风几个放学就来接小妹一起去打猪草。

晓风几个能做饭,但徐兰还是早下工回家做饭。

唐启阳离家,她感觉做什么都很没劲,晚上一个人睡觉时更难受,脑子里总想唐启阳现在到哪里?做什么?

徐兰觉得牵挂一个人的感觉真不好受,睡不着她只好强迫自己修练。

随后几天,徐兰上工下工,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

这几天老宅的人也没有再来她面前讨没趣。

徐兰在孩子们面前正常,晚上一个人时对男人的思念如潮水汹涌而来,她以前听人说思念很苦,当时不以为然,现在她品尝到了思念的苦。

唐启阳离家第四天,队里收黄豆,队里收黄豆是整棵拔起来,捆成捆挑到祠堂前的空地上晒。

拔黄豆开始拔时还好,拔一个多小时手会疼,徐兰还好拔一天也没事。

黄豆种得少,一天就全部收完。

第二天收花生,这花生没有施肥结得少,也不够饱满,大家看了失望,还以为今年都丰收呢。

花生也不多,一天也收完,到天黑前,唐启阳没有回来,徐兰颇为失望。

晚上睡觉时更掂记着他,脑子里开始乱想,想一会徐兰觉得自己这样胡思乱想不行,强迫自己静下心修练异能。

第二天一部份人被分配去打黄豆脱粒,一部份人去翻地,翻好地后栽萝卜苗和白菜苗。

徐兰被分配去翻地,下午五点出头,她和一些人正准备提早下工回去做饭,就听边上的晓雯喊:“爸。”

徐兰猛转头,只见唐启阳从下面走上来,提着的心放下。

徐兰扛着锄头到地边迎上唐启阳说:“回来了”,思念的人到面前她的语气出乎意料的平静。

唐启阳见到徐兰笑得明亮,忍住激动的心应声:“嗯,我回来了!”

晓雯小手扯着爸爸的裤腿喊:“爸。”

唐启阳弯腰抱起小家伙说:“想我了吧?”

晓雯点头说:“很想!”

纪凤英也提早下工回家做饭,她扛着锄头走近和唐启阳打招呼:“启阳回来了,去沪市感觉怎么样?”,启阳居然会抱孩子了!

唐启阳说:“嫂子,去大城市开眼界了,买到一些瑕疵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