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十五章:一去不返(1 / 2)

加入书签

“宗文,你一向懂我,又何必再问?我此生没什么牵挂,唯独对子姬,有千万般的不舍。我曾答应过要照顾她一生一世,可现在看来,终究是要负她了!”这一次,崔清臣没有否认。

他望着长安的方向,久久没有再说话。

子姬,子姬……这一刻想起她的名字,都让他觉得心如刀绞!

若非乱世,若非山河破碎,他如何舍得下她?在他心中,除了苍生,再没有什么,是比她更重要的了!

窗外的风沙迷了他的眼睛,让他不得不低下头。

片刻之后,他终于取下了右臂上的绑臂,递到了颜宗文的手里,说:“你且等我片刻,我还有几句话要请你替我带给她,看了信,她自会懂得我的选择……”

半个时辰之后,诀别书写成了。把它交给颜宗文的时候,崔清臣的手抖得厉害,可表面上却还是一副冷静的模样!

在崔清臣的坚持下,颜宗文只得跟他做了最后的道别,跟着高大人一起往长安赶去。

离开前的最后一句话,两人都迟迟说不出口。此一去便是生死相隔、永不相见,颜宗文还未开口便已红了眼眶。他们与高大人一起,三人久久地伫立于潼关城下,心中的苦楚,无人能知晓……

崔清臣死守潼关的第二日,潼关城中,百姓已全数撤离。

离开前,百姓们得知军|粮已尽,纷纷自发将家中的存粮取了出来,赠给了守军。

靠着百姓的那些粮食,守军们在口粮减半的情况下,硬是又支撑了许多天。然而,还是没有等来援军。

敌人的进攻似潮水般猛烈。一波更比一波凶残,第七天的时候,城中已无火油弹药可供使用,一切已到了弹尽粮绝的穷途末路!

然而,因为心中坚信援军一定回来,兵|士们仍在抵死坚守,伤亡人数已经过半,可军中谁也没有想要投降屈服的意思。

城墙已被胡军的火油炸得残破不堪。

第十天的时候,崔清臣站在城墙上,望着外头绵延几十里的敌军大营,一言不发。

“将军,敌军方才送来了一封书信。”正当他眉头紧锁之时,一名守城的兵长呈上了一封书信。

崔清臣见信,想起哥老将|军还在他们手中,不敢犹豫,立刻展信去看。他原以为定是敌军以此为要挟,想逼他打开城门,不料最终等来的却是哥老将军的亲笔书信!

他原以为哥老将军会以死明志,不料这书信竟通篇皆是劝降之言。这一封信读罢,崔清臣的心也凉了半截。

白纸上的墨字是那么刺眼。他认得哥老将军的字,知道这的确是他亲笔所写,绝不会假。这叫他往昔对他的崇拜一瞬崩塌,碎在地上拾都拾不起来!

“将军,这书信上说什么?”兵长见他这种表情,忍不住问了一句。

“信上说,胡兵的援军到了,明日便会再次攻城。”崔清臣叹了口气,将信纸折了起来,藏进了衣襟里。

“明日?!那咱们的援军呢?咱们的援军什么时候来?”兵长一听,顿时急了。

“不会有援军了,咱们再也不会有援军了。”崔清臣平静地望了他一眼,随即问道:“咱们还剩多少人马?”

一句不会再有援军,打碎了潼关守军们最后的希望。

那几乎是支撑他们连日来苦战的唯一支柱,然而,现在这支柱倒了!

好在,兵长并不是什么新兵蛋子,这样的空头支票能骗新兵十天,可在他这里,最多超不过五天!

如今这一问,也不过是为了求证!

原本他还有些惶惑,而现在,他反倒踏实了。

“连小的在内,还有不到两千。”终于,兵长平静地答。他的脸上,呈现出生命逼近极限之后的憔悴与虚弱。

两千,二十万河陇子弟,只剩不到两千!这样的数字让崔清臣更觉得悲从中来!

“好,你传我的命令,半个时辰之后,叫所有人到广场上去,我有话要说!”崔清臣思忖片刻,下了命令。

一切已至穷途末路,他必须要做一个决断了。

潼关城里满是阵亡兵|士们的尸|体。

他们的忠骨,早已连埋都无处可埋,只得暂时堆叠在城中的广场上。

起初还只是一具一具的排开,后来牺牲得多了,放不下了,便只好向垒砖块儿一样,一层一层的叠起来,一层又一层,一直叠得高高的。

当真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白天到还好些,入夜的时候,在夜光下,那些残破不堪的铠甲依旧折射着月光,映出那一张张没有血色的脸。

那是一种彻骨的寒意,不是因为害怕死|尸,而是因为经过的人都知道,自己迟早也会像这样被堆叠上去!而且,最后留下的人,只怕连这样被人抬上去堆|尸的机会都不会有!

十天了,粮吃尽了,弹打完了,潼关内外,除了黄河奔腾的激流,再没有别的动静。而那混浊的河水里,还埋着十天前那场惨败中,大唐将士的无数英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