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十四章:潼关(1 / 2)

加入书签

唐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

边陲胡军马肥兵壮,自范阳起兵后,便一路势如破竹,长驱直入。不足两月,洛阳沦陷。

唐天宝十五载,安禄山于洛阳称帝,自封大燕皇帝。名将高仙芝、封常清被斩,最终,两军对峙于潼关。

潼关城高池深,易守难攻,乃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名将哥舒翰临危受命,统领二十万河陇大军扼守潼关。唐军因为哥舒翰的到来,军心大振,世人皆欢欣鼓舞,认为此一番,唐军必胜。

当时,崔清臣与颜宗文接在他的帐下。

相对于外界的盲目乐观,只有他们知道,此时的哥舒翰,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攻下曲州的骁将了!

他因为中风,早已卧床有时,智力亦衰,被调任潼关守将的时候,他已经马不能骑,床难下|榻。他的调任,不过是玄宗病急乱投医之后的一种无奈!

当然,不论实情如何,为了家国百姓,病中的哥舒也只得死守。

然而,更令人担忧的还不止于此,当时的潼关监军李大宜趁着主将有恙,终日饮酒作乐,废弛军|务,致使二十万大军在五月未战之时已经缺水少粮,军心日益涣散。

到了六月,叛军在陕郡置弱兵为诱饵,玄宗受杨国忠谗言,逼迫坚守的哥舒翰出关进攻,因此犯了兵家大忌。

君命难违,哥舒翰虽知有诈,也只能抚膺落泪,领兵出关,带着大军前去送死!

三天之内,二十万河陇子弟几乎死尽,滚滚黄河中充斥着战死的尸|体,血色几乎染红了整条黄河。

惨烈之下,只有崔清臣和颜宗文所领的五千人马因奉命守城而勉强得以保全!

“清臣,哥老将军被俘了,城外大军全军覆没,无一幸免,我们怎么办?”第四天,颜宗文从城楼上下来,一张脸似乎一夕之间老了十岁。

自大军出关迎战之后,他们二人皆已三天三夜没有阖眼,一直时刻关心着关外的战况。

“潼关是通往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了,”崔清臣长叹了一口气,许久才说:“宗文,我们没有选择,一旦潼关失守,叛军数日之内便可冲入长安,到时候,长安城里的老少乡亲,你我的亲属家眷,都要遭难。”

“清臣兄,我们手中只有五千兵力,即使能守,又能守几日?”颜宗文脸色凝重,半晌才接着说:“方才监军来报,我们的粮库里已经只剩一天的口粮了,水昨日就已经没了。”

没水没粮,又无援军,守在潼关无异于等死。颜宗文的话让崔清臣说不出话来。他沉默地望着窗外,看着那斜斜的落日将天空染上了血色。

城外,仍有厮杀声时不时的传来,只是那兵器相见的声音已经越来越零落了。

阵前的嘶吼声已成了绝唱,弥漫在空气中,浸透了悲凉与绝望。

“宗文,你和高大人一起回长安去吧,趁着我们这里还守得住,快走吧。”终于,崔清臣开了口,他的表情冰冷,语气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我和高大人走?那你呢?”颜宗文闻言一惊。

“我会守在这里。”崔清臣冷静地答。

“你一个人守在这里?不、不行!”颜宗文立刻否定了他的这个方案,“我答应过子姬,一定要和你一起回家的!你守在这里,这无疑是送死!”

“我答应过哥老将军,我会替他死守潼关。我在他面前发过誓,城在,我在,城亡,我亡!”说着,崔清臣终于转过头来,望着他决绝地说:“你回去告诉子姬,叫她不要再等我了,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你——可是,她已经嫁给了你!”颜宗文被他这话堵得说不出话来。

他明白潼关的重要性,更敬重崔清臣的这种选择,可大义是大义,但要真落到自己的身上,却不再是轻飘飘地一句“以身殉国”了!

这是一条活生生的命,有家人、有牵挂,有情义、有责任,自有一个人的人生中所要承担和背负的一切职责与使命。这种牺牲,远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以身殉|国”所能囊括的!

颜宗文沉默了。他脸色凝重,一言不发,只是望着崔清臣。

那时间,久远得好像经历了一个世纪,终于他叹了口气,说:“清臣兄,你我自幼相识,我懂你的抱负,更懂你情怀。国|难当前,你要是真决定留下来,那我便与你一起留下!”

“不,宗文,你和高大人一起走,你们一起回长安去,去见皇上。”崔清臣闻言只是摇头,说道:“潼关至长安,快马来回不过三日,我就在这里等你们的救兵。在这之前,我会死守在这里,绝不让潼关落到胡军手里!”

“搬救兵,高大人一人足矣。”颜宗文摇了摇头,并不同意。

“不,你一起去,我才放心。奸人当道,高大人独自回去,只怕还没说上话,就已被人问罪。你一起去,朝堂上还有颜司徒帮衬,总不至于太糟。”崔清臣拍了拍他的肩,接着说:“三天,你一定要告诉皇上,我能为大唐争取的,就只有这么些时间了。不论是战或是避,都要尽快安排百姓撤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