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168)(1 / 3)

加入书签

他将暗格推回去,在心里添了一条,之后得记得提醒聂秋走的时候带上,免得潮了。

方岐生自己也喜欢收集这种小玩意儿,为此,周儒说过他好几回了,叹着气,问他是筑巢的燕子还是过冬的松鼠,只不过他收集的多半都是从其他门派夺来的战利品而已。

兜兜转转走了一圈,方岐生差不多也把聂秋的房间都摸熟,就快反客为主了。

他心里盘算着时间也差不多了,便提起木桶,准备开门出去倒水,顺便喊聂秋沐浴。

腐朽的木门吱呀一声,拖着尖细的、长长的尾音,应声而开,显出院中的景象。

院子里空无一人,只有皎洁的月光,伴着森白的一具具枯骨,在黑夜中保持缄默。

方岐生微微皱起眉头,他刚才刻意没有去听院中的动静,所以,他自然不知道聂秋是什么时候离开的,也不知道聂秋为何会挑在这时候离开,明明他这时候应该来问自己是不是洗好了方岐生走上前去,那张桌上静静地躺着一柄长刀,像个奇怪的预兆。

他放下手中的木桶,伸手将那柄刀拿起来,翻来覆去地看了看,确实是含霜刀无疑。

实在是太奇怪了,方岐生想,好端端的一个人,说不见就不见了,连刀都没有拿。

说起来,含霜刀是出了鞘的,刀身在皎洁的月光下泛着凛冽的寒光,像凝聚了霜雪,上面没有沾血迹,而且刀鞘离刀也就隔了几寸距离,不偏不倚,明显不是急忙放下的,也就只有木椅被推得偏离了方向,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异常的地方。

这含霜刀是聂秋□□的,为什么?只是想借此叙旧吗?因为这刀是师父留给他的?

那么,他为什么又在叙旧的时候匆匆离去,心绪不宁到连自己的刀都忘记带走?

方岐生思忖片刻,还是先去把那桶凉透了的水倒掉,随手将木桶放在了门边,他束起黑发,披上外袍,回身掩门的时候将四时剑匣和含霜刀都拿上了,以防发生意外。

这沉云阁也不算太大,踏出院落,没过多久,方岐生就看见了一个玄武门弟子,他摆手将他唤过来,问道:你刚才看见右护法了吗?他往哪里去了?

禀教主,右护法行色匆匆,像是在找什么东西似的,我离得远,没有听到他说的是什么。一身漆黑的玄武门弟子恭恭敬敬地说着,指了一个方向,他往那边去了。

他见方岐生要走,说道:教主,需要属下通知门主封锁此地吗?

不必。方岐生停下了脚步,又问道,来的时候有看见可疑的人吗?

玄武门弟子摇了摇头,方岐生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他甚至有一瞬间怀疑聂秋是风声鹤唳了,但是聂秋又不是那么容易被吓到的人,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才让他如此慌张。

离昆仑洞开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方岐生不希望在此之前再发生对他们不利的事情。

但是,这并非他能够决定的,他心中甚至隐约有了不详的预感,知道这是个坏消息。

绕过废弃的比武台,走过藤蔓遍布的凉亭,极目远望,沉云阁背靠的那座高耸山峰向前倾倒,浮云遮蔽不了陡峻的悬崖,只能让它看起来更加凶险,方岐生离得近了,便觉得那座藏在黑暗中的山摇摇欲坠,仿佛下一刻就会彻底崩塌,像暴风雪一样将他们掩埋。

他压下不安的心情,深吸了一口气,心知聂秋应该就在前面,便继续走了下去。

夜晚中的影子更似鬼魅,晦暗的月光,婆娑的树影,被黏稠的蛛网连成一片,藕断丝连,又有阴风阵阵,不断地在缝隙中挤压,丝丝缕缕的寒意扑面而来,方岐生原先以为骤降的温度是他的错觉,直到绵长的铃音响起时,他才意识到聂秋用了步家的铜铃招鬼。

那一阵阵的寒气往聂秋的袖袍里涌,将他的衣袍吹得翻腾,如同袅袅的巫山云雾。

聂秋垂下手臂,铜铃声随之褪去,他抬手止住方岐生欲向他靠近的动作,没有立刻向他解释自己那些所作所为,而是仰头看向了面前高耸入云的断崖,半晌,才压抑着什么情绪似的,一字一顿,从唇齿间慢慢吐出几个字来:成亲之前应该欢欢喜喜的。

方岐生应了一声,不含任何情绪,聂秋辨不清那是认可还是反对。

所以,我可以等到那之后再说吗?他说,我不想在这种时候坏了难得的好心情。

你听起来不像心情好的样子。方岐生用不容置喙的语气说道,现在就告诉我。

聂秋闻言,转了过来大概聂秋也料到他会这么说了,所以连挣扎都不挣扎了方岐生甚至有点怕见到他满脸是血,所幸,聂秋只是神情暗沉,身上没有半点血迹。

生生,你就当我接下来的话是呓语也好,把它当作是我的一场妄想也罢,总之,我希望这只是我的猜测。聂秋将方岐生的手,连同他手里的含霜刀也一并收拢在掌心中,轻轻地握着,我告诉过你,师父用的是双刀,我走的时候,他也将那两柄刀都留给了我。

那两柄刀,一柄名为含霜,一柄名为饮火。

方岐生恍然明白了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