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节(1 / 2)

加入书签

姚氏眼见拒绝不了,扭头看向温叶,道:“二表嫂,你来帮我劝劝大表嫂嘛。”

随着她话一落,陆氏的目光也朝温叶撇去。

温叶放下杏花饼,心道,找谁不好,找她。

不用想,她肯定是站在陆氏这边啊。

在二人的注视下,温叶毫不犹豫道:“我觉得嫂嫂说得对,表弟妹你就收下吧。”

姚氏:“”

陆氏顿时满意了,抬手让底下人将一箱箱特产抬去大姑太太住的院子。

解决了特产的事,陆氏才将心思完全落到徐玉宣要搬回西院的事。

陆氏道:“趁着这几日天气不错,我让纪嬷嬷她们陆续将宣儿一应用品搬回西侧院,日后他就同你们一块住了,你们一家三口也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团聚’了。”

让徐玉宣搬回西院?

温叶顿住,回想了一下,是了,她嫁进来没多久时,陆氏好像是说过这话。

院子里,纪嬷嬷与荷香忍冬正陪徐玉宣玩耍,温叶瞥了眼早已换上春装却依然圆滚滚的小孩儿,思了片刻道:“宣儿由嫂嫂照顾这么久,突然让他和嫂嫂分开,他肯定不习惯。”

陆氏的确舍不得,徐玉宣对她来说,等同于她亲子,可她心底明白,哪个孩子不期望在自己父母身边长大啊。

多舍不得都得舍,再说离得又不远,几步路的事儿。

因此她道:“宣儿渐大了,总不能让他在正院住一辈子,到时候让外边人怎么想你这个做母亲的,不知道还以为是你不待见宣儿呢。”

温叶很想说,她确实不怎么‘待见’啊。

陆氏何时对她有了这么厚厚的一层滤镜。

温叶还想挣扎挣扎,她浅浅思考半刻,道:“我这不是看嫂嫂舍不得宣儿嘛,这样吧,郎君说给宣儿请的启蒙先生明日就到,日后不如让宣儿上午习课结束后,还是来正院陪嫂嫂用膳,晚膳再让他过来西院,同我和郎君一起,用过晚膳后正好歇在西侧院。”

用过午膳,再留在正院歇个午觉最好。

陆氏听了,有些心动,她克制道:“你舍得?”

温叶笑道:“不舍得也得舍啊,你是我亲嫂嫂嘛,宣儿长这么乖巧,还不都是嫂嫂功劳。”

陆氏心里感动,面上还算稳重道:“委屈你了。”

温叶摇头,一脸真诚道:“不委屈。”

她真不委屈。

陆氏却像是认定了一般,道:“你放心,宣儿用过膳,我就让纪嬷嬷抱他回西院。”

温叶:“”

倒也不用这么急。

就这样,徐玉宣搬回西院的事算是定下了。

徐月嘉给徐玉宣请的启蒙先生是兰城松山书院山长的旁支堂兄许柏礼。

他是承平二十九年的进士,高中那年不过十七,听说是习惯不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不到两年便辞去官职,立志走遍大晋所有州城。

温叶最喜欢的一本讲述大晋各方风土人情的传记,便是这位许先生撰写。

徐月嘉能请他来做徐玉宣的启蒙老师,是费了一番功夫的。

许柏礼本该今日先入国公府准备,陆氏院子都给他备好了,结果许柏礼却只派人送了封信过来,说他许久未来盛京,景和物都陌生了许多,他想先逛几日,待七日后再入国公府。

陆氏还能怎么办,她将信拿给温叶,道:“宣儿启蒙的事,一向由子檀负责,这信你拿回去。”

温叶接过,看完信的内容,笑道:“宣儿的老师性情似乎很不一般。”

陆氏道:“我也不知二弟是怎么想的,这位许先生学识虽高,但那性子也太不稳重了。”

徐景容马上就要去松山学院读书,有关许家的一切,陆氏早已通晓十之八九。

这位松山学院长的堂兄,至今未曾娶妻,膝下无子无女,自始至终都是独身一人。

温叶倒是隐隐有些明白徐月嘉选此人的深意。

她合上信封,道:“嫂嫂,宣儿还小,笔都握不稳,若给他寻个稳重高深的启蒙先生,他怕是会认为读书是一件枯燥的事。”

陆氏不禁想起自己的小儿子徐景林,还有大儿子徐景容。

两个儿子的启蒙先生都是他们外祖父出面请的,都是世家大儒,学识文采都不输许柏礼,唯有性情相左。

不对,若是她两个儿子碰上许柏礼这样的先生,怕是能将国公府的屋顶掀了。

这两个臭小子就得有人在上面压着,不像宣儿,一直乖乖巧巧。

想通后,陆氏也不纠结了,道:“你说得有道理。”

晚膳后,温叶将信交给徐月嘉,道:“许先生来的信。”

徐月嘉放下茶盏,打开信,看完后,他道:“无碍,正好我要休几日假。”

温叶讶异:“案子结束了?”

这才几日。

徐月嘉言语中含一丝无奈道:“刑部不止我一人。”

不过他并不是单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