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节(1 / 2)

加入书签

一旁的姚氏羞愧地想捂脸。

温叶闻言,挑眉。

而后视线垂下,望向正拿着点心细嚼慢咽还什么都不懂的徐玉宣。

又抬眸看了一眼姚氏,最后缓缓点头认同道:“姑母眼光是不错。”

不过她要求不高,会管家就行。

大姑太太高兴了,不过又道:“好儿媳难寻,我瞧子檀日后还会往上升,你要想松快,至少要找个像你嫂嫂那样的。”

温叶头一回发现,男人太过优秀也是一种困扰。

大姑太太见她一脸纠结,一副‘我什么都懂’的神色道:“你是不是在琢磨着如何赖上你嫂嫂?”

温叶拒绝承认:“什么叫‘赖’,我只是舍不得嫂嫂而已。”

大姑太太哼笑道:“这有什么不好说的,若我是你,也会想法子赖上。”

她看向温叶的眸光,透出一丝羡慕:“你可真是好福气,遇到这么一个好嫂嫂,什么都不用做。”

不像她,都是给别人做嫂子。

女人和女人之间,偶尔也会互相炫耀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温叶背挺直了些道:“我运气好。”

压岁钱

大姑太太瞧温叶那隐隐嘚瑟的神情, 忍不住扭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媳。

姚氏:“”

她可以选择什么都没懂吗?

母亲也太难为人了。

大表嫂,她哪里比得过嘛。

大姑太太是温叶来到这里遇到的第一位完全同频的人,与她聊天很是轻松惬意。

一转眼到了午膳时辰。

温叶开玩笑道:“我让小厨房特意学了几道陵城菜, 不过都是临时抱佛脚, 不好吃千万别说出来。”

大姑太太丝毫不介意,反而高兴道:“反正陵城菜我都吃腻了,倒是地道的盛京菜许久没尝到过了。”

姚氏也一脸期待道:“以前经常听母亲念叨,如今可算是能尝到了。”

姚氏并不是陵城本地人, 她还很小的时候虽随父亲来过盛京,但儿时尝过的味道早就记不清了。

后来父亲高中后, 她母亲还有哥哥姐姐们就都跟随父亲一起外放了。

一开始并不是在陵城, 只是在陵城待的时间最长而已。

话说着,丫鬟们陆续将菜上齐。

不过最后上桌的是用油纸袋装的吃食, 托盘里还摞了两三个空瓷碟盘子。

乖巧地坐在凳子上的徐玉宣。小手扒着膳桌, 看到桌上的油纸袋,眼神贼亮。

大姑太太和姚氏皆是一脸不解, 前者问道:“叶娘啊,这些是?”

温叶简单解释了前几日发生的事, 最后摸了摸徐玉宣圆溜的后脑勺道:“大概是新鲜感还没过, 没办法, 我只能继续满足他了。”

大姑太太听完笑得不行,道:“我怎么没想到呢,子檀表弟小时候也可挑食了!”

那时候他父亲刚过世,她作为申家长房长嫂,下面一串弟弟妹妹需要她去照看, 对儿子难免忽视了几分。

照看儿子的嬷嬷们畏手畏脚,小主子要什么, 她们就给什么,不出一年就养出了挑食蛮横的坏习性。

她当年发现之后可是费了好一番功夫才将儿子掰回正道。

姚氏竖起耳朵听,脑海里映现出自家郎君那张脸,实在想象不出会挑食的郎君是什么模样。

大姑太太笑够后,忽然话题一转问:“你说的炸裹面鱼好吃不?”

温叶顿了一下,回道:“好吃,撒了一小撮磨好的辣椒粉,香香辣辣的。”

大姑太太瞅着满桌的佳肴,一脸遗憾:“真想尝尝。”

姚氏一听,立马道:“这个简单,回头我就让人去捞些小鱼仔回来,裹了面糊炸上一盘,让母亲也解解馋。”

姚氏自觉这是个非常好的办法,结果等她说完之后,却接收到两道极其相似的目光。

大姑太太看向儿媳姚氏,满脸都写着‘你不懂’三个字,然后叹道:“你的好意母亲都明白,不过寒冬腊月的,就别差人去湖里捞小鱼仔了。”

姚氏不太懂,“母亲不是想尝尝吗?”

她带着求解的目光望向温叶。

温叶笑笑没说话。

原因其实很简单,炸裹面鱼不是什么复杂吃食,家里就能做出一模一样的味道。

大姑太太和她一样,也不是说有多爱吃,就是馋外面那一口。

家里做的和外面小摊子上卖的,吃起来感受是不同的。

温叶道:“炸裹面鱼是桃枝从小摊子上买的,人家也要回家过年,等年后他再出来摆摊,我让桃枝去给姑母买一包回来。”

大姑太太当即应道:“那说好了啊。”

大姑太太是打算带着姚氏在盛京待到开春再回陵城,儿子做了五六年的县令,凭着这些年累下的功绩,估摸着还有一两年就能往上升一升了。

大姑太太选择今年回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