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节(1 / 2)
他一直想要建立起一套海信自己的标准,一套远超于国际质量标准的体系。
这样一来,海信未来的发展,就会一路平坦。
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这边还在构想当中的时候,陈江海居然已经开始实施了。
他实在想不到,为什么陈江海这么年轻,目光居然比他还深远。
更为重要的是,陈江海是敢说敢做的一个人。
不管做了什么决定,都会坚决贯彻到底,不会有任何的迟疑和犹豫。
这一点,周侯建是怎么也学不来的。
在海信,制约他的因素太多了,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
办公室内,周侯建沉默了许久,他知道,必须做一个决定了。
这个决定,可能会关乎到海信的未来。
他必须跟秋海一样,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
如果他不跟着秋海的脚步,未来被淘汰只是迟早的事。
周厚建知道这件事情非常难办,但自己必须要去做,去尝试。
尝试了就还有机会,不尝试只会陷入慢性死亡。
海信未来能发展成什么样,就看他明天能不能说服众多的管理层了。
……
与此同时,海尔的张瑞明也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脸上全是颓废之色。
收到秋海要建立质量标准体系的消息,他是大为震惊。
关于这个,张瑞明也想跟从。
但他知道,这是不现实的。
不久前,他费尽心思说服了企业管理层。
海尔购买了一条跟秋海一样的超级生产线,价值四个亿。
这一笔钱,已经把整个海尔掏空了。
就算张瑞明能把整个管理层说服,他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做其他的了。
想到这里,张瑞明忍不住长长叹了一口气,生出了一种感叹,既生瑜,何生亮!
这个行业,为什么突然就冒出了一个秋海呢?
一根标杆
秋海的出现,对于家电行业的其他企业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灾难。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自从秋海诞生之后,创造了很多奇迹。
这些奇迹,是其他企业根本无法复制的。
短短两三年的时间,秋海的体量就已经完全超过了海尔海信这些老牌企业。
更为重要的是,秋海的发展潜力,并没有全部爆发出来。
关于这个,从它的海外市场发展态势就能看出来。
有人预估过,秋海的海外市场,一年起码能为秋海带回数十亿的外汇。
张瑞明现在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秋海不断的往前跑。
而海尔,步履蹒跚的就像是一个老人,一心想追上秋海,却又无能为力,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拖越远。
这是一种很绝望的感觉。
他完全追不上快速发展的秋海。
海尔被淘汰,似乎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想到这些,张瑞明心情十分的糟糕,把头发都揪乱了。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陈江海这个人特别喜欢剑走偏锋,而且次次能够成功。
秋海发展的这么快,内部的管理也能及时跟上。
这几年,秋海内部是出现了几次问题。
可是这些问题再张瑞明看来,根本不算什么。
唯一要说影响大点的,也就上次的那个贪污案了。
最后事实证明,这个贪污案对秋海的影响,其实是微乎其微。
因此张瑞明对陈江海的手腕也是由衷佩服。
年纪轻轻就能把一个企业管理到这样的程度,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总的来说,秋海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的实施,让国内大部分企业都紧张了起来。
这也是陈江海想看到的结果。
他想借此来提醒和督促国内的企业,让他们能够顺应时代变化,主动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
华夏现在的企业,说到底其实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他们有的野蛮发展,有的是向外资学习,都在进行各种尝试和摸索。
改革开放的国情摆在这里,想要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并没有那么简单。
关于华夏企业究竟应该怎么发展,陈江海心里是一清二楚的。
他现在做的事,就是把前世那些国际大企业的一些经验,做了相应的一些改变,然后用在了秋海身上。
光凭嘴说是毫无用处,大家更在意的是实践。
眼下秋海显然就是一根标杆。
因为秋海的成功,国内的一些大企业必然会纷纷向秋海学习。
无形之下,秋海的发展,也会带动国内大企业的发展。
整个市场环境的变好,就会让华夏内部的企业,发展的更好。
这自然也是陈江海渴望见到的结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