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科研强国从种地开始[七零] 第127节(2 / 2)

加入书签

需要整治了,乱象太多。”史佳瑞不会去说国家的不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些为恶的人,是被迷了心,还是天生向恶,自然会有属于他们的结局在。

今年,他们一家三口回海市过年,史佳瑞特地去母校看了看。

相比京市,海市更热闹,人的思想也更为开放,街上随处可见的各种外语培训班。

还有不少的中介,跨过婚姻中介、出国务工等等。

那种氛围怎么说呢,史佳瑞不喜欢,有那么多人在为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而奋斗,却也有很多人,为了更好的生活而逃离。

倒是天真的小宝开开心心的,满眼都是吃的,根本就没有大人这么多的想法。

史佳瑞见到了几位老同学,大家聊了聊天,到底没有一起吃饭。

或许等到毕业三十年,大家对于相聚会更有情感吧。

春节短暂的相聚后,一家子又回到京市,该干嘛干嘛。

而此时,这一百台机器,也陆续抵达各个农业大学或是农研所。

李茂自从带回金春一号玉米的改良版后,回到了仙河市,又继续深入研究金春一号。

通过各种手段,他培育出了一款春分一号,它的味道并不好,但是产量大,植株高、茂盛,适合山区种植,很适合用来当饲料。

这款春分一号,被放到山区推广,后来,他又开发出了春分二号三号,调入了省里的农研所。

虽然他不是什么大领导,只是玉米组一名勤勤恳恳的研究员,但他手中有成果,再熬几年,就能顺利退休了。

这天,李茂先到单位拿资料,准备去试验地里转一下,查不多到时候育苗了。

他一到单位,就看到先来的人正围着什么东西在讨论。

他依稀听到什么机器、优化种子、调整数据啥的。

“你们在看什么?”李茂好奇地问。

大家转头看向李茂,接着有人往他手里塞了一小本说明书。

“李茂,金春一号是你研究的吧,你之前拿到金春一号的的优化版后,怎么就没继续研究下去?”

“是我研究的。”李茂并不奇怪大家问,毕竟大家的工作差不多,有时会讨论,基本对对方的研究有些了解。

“我觉得金春一号经过优化已经很完美,我就在基础上研究了春分一号。”

李茂边说着边翻开了小册子,看到后面的内容,眼睛不由瞪大了。

“李茂,你没事吧?”有人看他老半天没有翻动册子,不由担心地问。

李茂深吸了口气,放下册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的玉米种子,“这机器那么厉害吗?我先来试一试。”

其他人反应过来,马上去拿种子,因为不确定每一次优化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又是朝着什么方向的,只能多次实验。

那么多研究员,那么多种植物,这有得排队了。

李茂刚把他的玉米放进去,马上就有人赶过来,“李茂等等,把我这两个地瓜也放进去。”

“还有我的大豆。”

“这都是不同的种子,你们确定要用同一种参数?”李茂问道。

“反正都是在无数种参数组合中筛选,万一有的种子就适合这种参数呢?”

“我觉得有点不靠谱,每种参数是什么作用又不清楚,这样一次次地试,得种多少年才能得到想要的?”

“这只是多一种筛选方法罢了,我们现在用的,不也要经过多年的种植筛选?”

李茂深吸了口气说:“我觉得可以试一试,只要有一次是成功的,那就值当了。”

金春一号的优化版,现在依然是他们f省内口感、味道最好的玉米,加上产量不错,很多村子都会种。

据说仙河市那边已经在研发金春一号玉米的罐头了,若是能成功,金春一号也能出口挣外汇了。

只要能优化出一种有价值的作物,那几年的尝试完全是值得。

就算是优化失败的品种,也不见得就没有用处了,或许能杂交出特别的品种来?

没有去做之前,会是什么结果,谁也不知道。

类似的事情发生在其他的农研所、农业大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这仪器感兴趣。

但只要有一个人感兴趣,可以利用这个仪器培育出有价值的植物,那么未来就是一群人抢着要用这台仪器了。

李茂此时还不知道,他培育的金春一号,将进入所有的农业方面的研究人员眼中,连带着他也在圈内小小出名了一把。

请求

春节过后, 新一轮轰轰烈烈的yan打开始了。

街上的那些二流子、混混啥的都不见了,也没再看到一些年轻人喊着我是某某帮派的。

这些帮派,多少是有受港台的电影影响的,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最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