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科研强国从种地开始[七零] 第112节(1 / 2)

加入书签

大队部,大家热热闹闹地吃完饭,又聚在一起聊天,不过这一回,石明华、石莹莹等人就占据了史佳瑞身边的位置。

话题也从大学生活, 聊到了今年七月的高考。

大石大队去年只有两个知青考上, 比起其他大队, 差了一点点,这让他们心里都闷着一口气,想要在今年的高考中好好发挥。

史佳瑞拿出自己的笔记本,这里头写的是一些她这次考试后,思考后总结的知识点。

“去年是因为时间紧张,所以出的题目会比较少, 也比较简单。但今年的高考, 题目肯定会增多, 难度也会提升。”

林世盛说:“不过招生的学生也增多了,我们有更多的选择。”

“是这样,总之大家不要放松学习,加油,你们肯定能考上想要的学校。”

去年石莹莹、石明香落榜了,是没想到她们报考的学校报考的人太多了,她们离分数线差了一点。

“佳瑞姐,只有理科的题目啊?”石莹莹问。

“是的,文科我不擅长,如果可以,你们可以找高中老师弄个知识点来复习。”史佳瑞也不是全能。

正聊着,石玉玲就带着丈夫孩子连夜赶来,还带了一个大包裹。

她比几年前胖了一点,面色红润,眉眼带笑,她丈夫面容俊朗,抱着两个孩子,温柔而有耐心。

她在纸上写道:“佳瑞姐,这是我给你做的两套衣服两双鞋子,还有一瓶自家养的蜂蜜,让你补补身体。”

“谢谢。”史佳瑞写道,还画了一个笑脸,“一定要幸福啊!”

她想,再等上一些年,她的人工耳蜗做出来,就能再听得到了。

石文玲一家子的到来,似乎是开启了拜访潮,周妹真竟然也过来了。

她看着依然跟以前没什么差别,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

周妹真是来问史佳瑞知不知道钱爱华的地址的,说她们没能联系上。

但不知道是不是史佳瑞的错觉,她发现石莹莹和石明香都更靠近了自己身边,而且还抢话。

她觉得这事可能没有那么简单,应付了几句,很不巧的,她也不知道钱爱华家的地址和电话呢。

周妹真垂着眼,叫人看不明白她的想法。

“请问,这里是大石大队的大队部吗?”

门外停下一辆自行车,下来一个夫人问道。

“这里是,你找谁啊?”

“我找你们大队的史佳瑞史知青。”于晶晶挺好自行车,心里有些紧张。

“史知青,史知青,有人找你。”问话的大婶朝门里喊道。

于晶晶拎着麻袋进门,她回去之后,越想越惭愧,怎么就没留下史佳瑞的联系方式呢?

之前因为各种原因没能亲自道谢,这回不能再错过了。

于是她狠狠心,等两个儿子留给婆婆照看着,自己借了自行车一路往大石大队赶。

史佳瑞看到于晶晶,她有些意外,还以为只是车上的交集了。

“史知青,多谢你当年旧了我们母子,还垫付了医药费。很惭愧到现在才来当面道谢。”

于晶晶递给史佳瑞一个袋子,“这是我们家自己晒的一点干货,希望史知青好好调养身体。”

“谢谢,麻烦你了。”

旁边有人好奇于晶晶的故事,就把人拉过去文化,然后石有田也被叫过来了。

当年这桩事没往外说,还真没人知道他们还当过活雷锋。

于晶晶想起当年,自己剖腹产,卧床时间比其他产妇要长,孩子身体又不是很好,大病小病不断的。

有时不是不想感谢,而是受困于现实。

于晶晶跟其他人聊天,得知史佳瑞现在在海市f大读书,她心里记下来,打算等儿子上小学后,让他们亲自写信去感谢。

她还要连夜赶回去,再次跟史佳瑞感谢,她骑上自行车就走了。

渐渐的,大队部的人越来越少,只有潘庆、石在峰、耿连、林世盛等人还在。

石莹莹等人本来也想留下来,都被石在峰给劝回去了。

之所以把这些人劝回去,也不是要商议什么绝密大事,就是跟史佳瑞聊一聊这些年来大队的发展,草菇的拓展事业。

除了草菇,现在大石大队的高产但味道差作物品种,养鸡、养猪方法等,已经传到了其他大队。

上林大队的养鸡事业到底还是做起来了,那三个知青培育出了一种高产蛋的品种鸡。

这些鸡有些弊端,肉柴、没香味等,不过产蛋量高,大家也没有更多要求了,一般社员家里更多养的当地品种鸡。

此外,双木大队成功种出了草药,草药与果树双重收入,让他们即使不大规模种草菇,收入并不会在公社垫底。

原来穷兮兮的内河大队,后来经过李茂的指导,种上了山药。

潘庆现在在公社当书记,很是忙碌,他计划今年成立草菇加工厂,打算和福市的中医院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