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科研强国从种地开始[七零] 第6节(1 / 3)

加入书签

林书艺跨进门槛的时候,突然开口:“我觉得你说得对,我们以前学的东西在这地方不见得就用不上。”

林书艺平时是个温温柔柔的人,突然大声说话,其他的知青一下子朝她看了过去。

她见这么多人看向自己,耳根有一点红,但不知道怎么的,话就说出口了。

或许是受到史佳瑞修收音机、修拖拉机的刺激,或许是她真的太想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了吧。

写信

“我们读了那么多年书,为什么下乡就什么都不是了?主·席说农村广大天地大有作为,这句话不会是假的。”

“肯定是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所以才没有一丝一毫的作为。”

看看史佳瑞,人家来多久,就为大队里办了什么事?

有些时候想想,村民们不待见他们知青,真的是村民的原因吗?

其他知青沉默不语。

半晌,李泽宝问:“什么方式?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再说了,这里的人需要我们吗?”

这也是其他知青心里的话。

林书艺抿了一下唇,“那就创造机会让他们需要我们。我们这么多人,还想不出办法吗?”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像我们之前唱歌,只要我们团结起来,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

平时温温柔柔话少的女知青,一旦有想法,眼睛也亮得惊人。

刘爱萍作为刚下乡的知青,还没有体会过双抢、修河、修路的辛苦,听了林书艺这话,不由热血沸腾。

“书艺说得对,我们知青团结起来,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吗?”

史佳瑞看了其他知青一眼,看得出来他们对林书艺这话并没怎么听进去。

如果是刚下乡的知青,可能还真的抱有在农村做出一番作为的想法,而现在,他们只想早点回城。

“有些事情你们觉得不可能,但不试一试怎么就知道不行呢?”

史佳瑞说:“知青也不是一无是处的。”

“你说得倒简单。”角落里,两个凑在一起的女知青面露嘲讽之色。

史佳瑞笑了笑:“对我来说,不只说得简单,我做起来也简单。”

那两个女知青面上不由一僵。

如果是其他知青,她们俩还能嘲讽回去,可是史佳瑞确实有这本事啊!

知青点的老好人耿连忙出声:“好了好了,先吃饭,有什么事吃完饭再好好聊。”

罕见的,知青点开了个大会,新老知青齐聚一堂。

但大家对于帮忙农村的方式还停留在提供资源的想法上。

然而大部分知青在城里也是普通家庭,就算家庭可以的,在这什么都是计划的年代,怎么可能弄来资源呢?

知青们说了半天,全都行不通,沮丧的氛围越扩越大。

那两个女知青咬着耳朵叽里咕噜的说着家乡话,虽然听不懂内容,但听语气,就知道她们是在嘲讽。

史佳瑞看了她们一眼,侧头看着垂着头的林书艺,提示道:“为什么你们是想到为大队提供资源人脉?”

“我们都是从城里来的,城里缺什么?”

“什么都缺呀!”刘爱萍懒洋洋地说。

李泽宝侧头看史佳瑞:“你是什么意思?”

“城里的各样供应来自于哪里?是不是来自于各个大队呢?”

刘爱萍拍了下手掌:“这个我知道,我们吃的菜,都是从城外的大队里收来的,很多时候都不够分。”

李泽宝若有所思。

耿连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帮助大队生产农副产品,然后供应给城市吗?”

“我是第一届知青,我们也曾想过,但是大队里的地是有数的,扣除计划生产用的地,其余的地要种农副作物,种粮食,腾不出来。”

挨着耿连坐的一个高瘦男知青林世盛说道,“我也提议过种果树,但是因为那一片橘子林,以及果树周期太长,大队和村民都不同意。”

“难道就没有周期短的植物吗?”刘爱萍疑惑地问,“种青菜,晒成菜干也不行吗?”

李泽宝突然开口说:“周期短的作物,我想到一种,种蘑菇。”

林书艺侧头看李泽宝:“蘑菇确实很合适,但我们上哪拿菌种,上哪学习种植方法?”

其他知青沉默着,他们都是城里人,吃过干蘑菇的次数也不多,根本就不知道种植方法。

林世盛问:“你们有认识的人在农科院吗?或许可以写信问问。”

史佳瑞全程安静听着,见他们提到了蘑菇,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农副产品,生产周期也短。

她当然可以提出方案,并且提供所有的资料,但是这样有什么意思呢,其他知青没有参与感,又怎么会真正下功夫去研究呢?

史佳瑞赞同道:“蘑菇的种植周期确实短,虽然活比较繁琐,但也比下地轻松。”

一听到种蘑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