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成薄情书生郎 第141节(1 / 2)

加入书签

救火的人把火扑灭了,粮草官灰头土脸:“那箱子里的东西还好吗?”

“这是尚书大人小心嘱咐的,我放在另一个地方了,没有损害。”小吏恭敬说道。

“这粮食基本已经没了,大人我们……”

“先把这箱子送过去,去就地买点粮食送到西北去。”粮草官咬牙。他可不想背这个责任,粮食少点就少点,西北以前本来就不需要多少粮草。

他低声说:“让底下的人都聪明点。”

小吏打了一个激灵。

柳应渠歪着脑袋打瞌睡,正是月稍的时候,他们随意找驿站就休息了。

洗洗手泡泡脚,柳应渠拿着一本书就睡了。

这本书是云夫子给他从云水县送过来的,里面关于的是为官之道,柳应渠仗着没人监督就懒懒散散的看着。

他在梦里还想起来了和老婆的第一次相遇。

“老婆老婆……”

沈清梧在京城里也还没睡,他心里还惊讶着,脑子里一团乱。

他给谢宴出了一个主意,谢宴也照做了,王灼清人也清醒就把话给哥儿说明白了。

哥儿还是不甘心,谢宴就找了江湖上的朋友阻止他凑到王灼清面前。

时间长了,谢宴跟他说,哥儿看上他的江湖朋友了。

沈清梧:“……”还能这样?

这比柳郎喜欢偷懒还让人惊讶。

风雪归途人

金秋时节马上就要到了,京城中出现了不少的官员,之前昭烈帝说的要让地方的官员来京城中考核,也没顾朝臣的阻碍就要推行下去。

有人欢喜有人担忧,欢喜的自然是有野心有抱负的,担忧的就是怕自己被一撸到底,什么也没捞上。

这次地方考核还真让昭烈帝揪出来不少尸位素餐的人,他们被扒下官袍派人去搜了府邸,从一位七品县令的府邸上竟然搜出了六十万的银子。

这一时震惊朝野。

只是一个七品县令就如此猖狂,搜刮民脂民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翰林院的折子如雪花一样飞到了昭烈帝案桌上。

昭烈帝把人给砍头了,不管县令的背后是谁,直接不顾情面连根拔起,菜市口的血都染红了几层。

至于那些有才能的官员也得到了提拔,得到提拔的不是进士,学问最好的人,而是干实事的人。

他们修水渠,修堤坝,兴农桑,在天灾面前爱护百姓终于还是被看见了。

不顾身份,不顾地域的被起用。

他们成了被提拔的第一批能臣。

这次考核的内容是内阁首辅和学士订下的,柳应渠也有幸给他们出了一道题。

初心为何?

只有四个字。

“初心为何?”有地方官员念着题目,他不曾想过最后一道题目会是这样,他做完了前面的题,最后以为最难的题竟然是这样。

成了内阁那样的大官还要初心么?

地方官员有的不以为然,写了一大篇的不知狗屁的文章,有的认认真真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京城里的沈氏酒楼的生意也不错,这里还有当朝三元及第的状元,现在的侍读学士写的食单。

地方官员怀着网红地打卡的心情来到沈氏酒楼。

“客官里面请。”

因为各地粮食欠缺,所以当地的酒楼都有涨价,而他们罕见的发现沈氏酒楼里没有涨价,而且这里的读书人很多,甚至还能看见几个穿着官袍的人喝着茶。

“我们这有招牌菜,需要给客官上么?”店小二机灵道。

“来三个招牌菜。”

书生们看着这食单有些心驰神往:“这柳大人的字可真好看。”

可惜现在才能一睹风采,听说这位柳大人一年之内就从修撰成了侍读学士,升官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

一时之间恭维声四起。

“这柳应渠不过是一谄媚之辈,现在还得了这些蠢人的羡慕。”有人暗自摇头。

只是把陛下哄得好,一个区区二十几岁的人能有什么真材实料,在翰林院三年都没耐心待下去,铆足了劲要掺和朝廷上的事。

偏偏还和沈忧扯上关系,还得罪了世家公卿,柳应渠看不清自己的路。

……

沈氏酒楼的主人在床上躺着,他最近有些不舒服,今天左眼皮一直在跳,沈清梧放下自己绣的荷包:“罗罗,我总觉得心头不安。”

蒋罗罗把一碗鸡汤放在桌子上:“少爷,或许是你想多了。”

沈清梧:“……”

沈清梧掀开被褥,他最近穿的宽松的袍子,黑发也用发带绑着露出白皙光洁的额头,手腕里带着一条红绳,带着莫名的艳色。

“不对劲,我总觉得柳郎那边会不会出事?”

蒋罗罗对自家少爷疑神疑鬼的样子有些心疼,但孕夫嘛,还是可以理解的。

“姑爷就是修一条路,没什么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