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成薄情书生郎 第128节(1 / 3)

加入书签

柳应渠的沉默震耳欲聋。

沈清梧很贴心,他有两个立立方方的车,能把世间最大的壮汉还有最高的壮汉都装进去。

蒋罗罗去招呼去了:“免费沐浴,这里还有衣服可以拿。”

“可惜衣服不够多。”沈清梧叹气,有些气鼓鼓的:“爹把钱拿哪去了?”

“咳咳咳咳。”柳应渠心虚咳嗽。

在外面听见蒋罗罗的吆喝声,有人问道:“公子,你们是打哪来的?”

蒋罗罗摆摆手:“我不是什么公子,我是柳大人夫郎的贴身小厮,这是我家少爷做的车子,能让大家上去洗一洗,去一去身上的浊气。”

一听是个当官的,再一听是给他们组织起来的柳应渠,流民们放下心来,其中一个年轻男人看着走进车内,他看着车里的衣服拿了一件,他是一个读书人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

在别人远远的给他施粥时,他也有些不好意思,他身上散发的味道太重了。现在来到京城有粥喝了,朝廷还给他们一起建房子开荒地,现在还有免费的热水澡可以洗,这完全是他想不到的日子,他还以为他要死了。

他们就是一群没人管,受人嫌弃的人。

热水和他的眼泪混在一起了。

等他从车里出来,很多人都问道:“怎么样?”

“热水很热,很舒服。”

这话一落很多人就抢先着要去洗一洗。从另一个车上下来的女子也变得干干净净的,还抱着自己的孩子,也换了一身衣服。

沈清梧满意点点头,眼睛亮晶晶:“这样就对了。”

“还有小孩子的衣服?”柳应渠问道。

“当然了,小孩子也要干干净净的。”沈清梧凤眸上挑,心里喜滋滋的。

“柳郎你能让工部建很多蚕房,这样以后纺织坊就不用去民间买了,还能给流民一些活干,也能赚到钱。”

老婆说得很有道理。

现在是夏季正是养蚕的季节,柳应渠立马就记在心里了,又能解决流民的温饱又能赚钱,这事工部没理由不答应。

“好,我等会回去就给阮大人说。”

沈清梧坐在自家粥铺里看着柳应渠,柳应渠又被人叫去忙活去了。

他跟着流民们一起干活。

沈清梧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的情郎是世间最好的人了。

顾焕崇

流民陆陆续续的来到京城,京兆府的人维护秩序,户部的人统计人数,工部的人带着流民安家。

柳应渠带着众人一起做木活,一旁还有人去纺织坊请了女子过来当夫子,给她们上一上课,以后也好在纺织坊里做活。

“这些材料在森林里可以找到,陛下已下旨近日可以在森林里去找一些猎物和木材,所以你们想做家具和农具的,可以去森林里碰碰运气。”

柳应渠:“筒车由工部提供,朝廷的人在初期会来帮你们。”

流民认真的听着连连点头,心中感叹,这可比先帝在时舒服多了,他们来了京城也能安家。

“其他地方也有荒地,有的流民需要去另外的地方,荒地开辟以后你们只给朝廷交三分之一,剩余的归你们所有。”柳应渠接着说道:“赋税免除两年,已供修生养息。”

底下的流民窃窃私语,脸上都是高兴的表情,眼中也有了光彩。

“柳大人,那我们的房子和农具这些东西朝廷收钱吗?”有人提问。

柳应渠:“房子不收,因为我们只是打样子,最终的成效要靠你们自己,农具租借一年,一年后回收。”

“一年后大家应该也有这么些小钱了。”柳应渠和阮广祖商量的,价格低于市面,但要让流民知道这些东西是得之不易,朝廷的财政也支撑不起。

流民也能接受。

“那几日的粥?”

“会提供但什么时候没有,这要看上面的意思。”柳应渠讨了一个巧,给流民一种压迫感。

流民就有些急迫感了,看来他们不能放松警惕还要好好干活早日有自己的田地,在这陌生的地方安居立业。

“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柳应渠说道。

“纺织坊一天多少文钱?”这次提问是一位女子。

柳应渠笑了笑:“一天二十文,一个月是六百文。过年过节表现优异者可以拿到二两银子的工钱,普通工人过年可以拿到一两的工钱。另外包中午和晚饭,早上卯时(五点到七点之间)到申时(下午五点)干活,中午还有半个时辰(一小时)的休息时间。”

女子和哥儿一听眼睛都亮了,以前丈夫在外面和田地里干活,他们也会绣手帕,这可比绣手帕的钱还要多,还不用晚上干活,中午也有午休时间,包吃两顿饭,这相当于白白又节省了饭钱。

“柳大人,我们什么时候能去?”

“先要经过女夫子的技术传授才行,以前有用过纺织机的可以跟着这位女子走。”

走的人很少,很多人还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