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成薄情书生郎 第117节(1 / 3)

加入书签

周围传来咳嗽声,回响在整个空荡荡的街道。

绝望得让人窒息,晦暗的街道被风一吹传来呜咽的声音,久久不停歇。在街道上到处扔着尸体,那些尸体像是骨头一样,而还活着的人这些人面对着尸体目光有些渴望。

颜台彻底被震惊了,他身子有些发抖:“他们是想吃尸体?”

死者为大,这里的场景已经让颜台想要吐出来了,把尸体随意抛在街道上已经够没有人道了,现在这些人还想吃尸体。

柳应渠和颜台穿着好料子的衣服在这街道里格格不入,柳应渠看向这墙体下的人。

一块墙角在高处要掉下来了。

“小心!”

县令

柳应渠快速上前抱住了在角落里的小孩,墙块狠狠砸在地上激起水花。这一切都在一瞬间发生,柳应渠把小孩放在地上站着。

流民们看向柳应渠的眼神稍微温和了一点。

柳应渠继续往前面走,他打量着这外城,他叹口气拉着颜台回到了内城。

“柳兄,你这是做什么?”颜台看着柳应渠拿着银票去买粮食和柴火,还有锅碗,他把柳应渠拉近了一些低声说:“柳兄,我们是来查案子的。”

“旁人认不出我们,我们也可在外城打听一些情况。”柳应渠和颜台早给自己作了伪装,柳应渠想了想,要是他们不管这些流民,那么他们活不过三日。

案子可以查,这人命也要有一个妥善的处理。

柳应渠推着推车又雇佣了几个壮汉帮忙,去买了一些瓦片和破旧的被子,这被子是二手的,主要是价格便宜。

柳应渠买粮食也是买的陈米,还有一些土豆混在一起管饱,五谷杂粮,这年头能吃口饭已经不易。

颜台看着柳应渠忙活,他叹气拍了拍大腿也跟着上去帮忙。他是世家子弟,也没去过外城,见着这祸事,心里也不是滋味。

“陈米,土豆,被子,锅碗,瓦片……”

由着本地人带着柳应渠很快就买完东西,带着壮汉们一起去外城。

“这位公子买这么多东西做什么,不会是要去救助外城吧?”

“我听他们的口音不是本地人,他们来永安县没这么闲吧,外城就是烂摊子。”

壮汉们小声说话,等真的到了外城他们就没说话了。

外城里还是死气沉沉的样子,被柳应渠救下的小孩又找了一个墙角坐着,他神色麻木,突兀的听见车轮滚动声音,还有很多的脚步声。

柳应渠也不废话让人架锅煮粥,淡淡的米香味飘散在空中,流民们眼珠子咕噜咕噜的转动,他们强撑着站了起来,目光看向了锅。

颜台有些害怕。

柳应渠也怂,他还是笑道:“排着队拿碗,一人一碗。”

颜台拿着碗去发给他们,他双腿发抖,觉得这事太让人为难了,他可听说过流民暴动。

他把碗递给一位老妇人,老妇人拿着碗麻木的排着队,颜台暗想这人怎么这么没礼貌。

他接着去发碗,颜台发现周围很安静,人群中有吞咽唾沫的味道,他拿着碗的手突然有些抖。

他们脸上的表情都很麻木,这让他们道谢什么的,不是强人所难吗,人都已经麻木了,这气氛压得颜台说不出话来。

柳应渠雇佣的几个壮汉倒是适应良好在一旁维持秩序,有的大人还把自己的小孩放在前面,让他们先喝粥。

拿着碗打到粥的人端着碗也不怕烫,急忙就往嘴里灌,他吃到了,他吃到了米饭还有其他的土豆,他拿着碗狼吞虎咽。

然后眼泪就落下来了。

被安置在外城只有等死的份,他们咒骂过,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灵,没人管他们,就等着他们去死。

柳应渠也不嫌累,给人打粥。他的记忆力极好,看见一个面孔有两次就会毫不客气的指出来,总有浑水摸鱼的人,偏偏碰上了柳应渠这双眼睛。

流民有些躁动,很快不知从外城哪些地方窜出来了不少人,纷纷要碗来排队。

小孩子们怕烫小口小口的喝粥,他们的眼睛渐渐出现了一丝光彩,唇齿间的米香味还在蔓延,他们把碗舔得干干净净。

慢慢的流民们开始传来呜咽的声音,他们有的边吃边落泪,有的开始对着柳应渠他们投来了感激的目光,他们渐渐有了反应。

“谢谢公子!”

“谢谢公子!!”

“要不是你们,我们可能就要死了。”

颜台心里堵得慌,他连连摆手。

柳应渠也不废话,他那张伪装的脸也看不出什么来,他指着被子和瓦片还有一些其他的工具:“吃完饭就来干活。”

太冷静了。柳应渠太冷静了。

流民们也渐渐安静下来,他们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样纷纷上前去拿工具。

“颜兄,你帮他们把人口登记一下。”柳应渠说道。

颜台心想,柳兄这是把案子忘记了不成,他们可不能在这耽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