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成薄情书生郎 第112节(1 / 3)

加入书签

“就是,他好好当一个修撰就好了,没事想什么点子,真是伤风败俗,身为读书人怎么能和乞丐沦为一伍。”

有些官员议论纷纷,要是柳应渠在他们面前,他们就能指着柳应渠的鼻尖骂得他狗血淋头。

“别说是小乞丐了,有些人还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救济院里听课,自己带着饭盒去听课……”

在内阁之内王和明拱手:“陛下,柳修撰这事是自愿参加,这是大大的好事,很多读书人以后是要做官的,让他们教乞丐,也是了解民情,为民做事。”

这事立马引起了昭烈帝的注意,他心中感叹,柳应渠不愧是他看重的人,然后立马给柳应渠撑腰,下了一道旨意表扬柳应渠包括和他一起在救济院教书的书生们。

“他们的名字去找柳应渠要过来。”

庞全很快就回来了,昭烈帝把这道旨意发下去。

皇帝的支持和圣旨带来的力量是巨大的,直接引爆了整个读书人群体。

谁读书不是为了做官,得到皇帝青睐,现在皇帝下场支持柳应渠的行动,还把和他一起的读书人稍上了,这不是在皇帝面前混了一个脸熟。什么名气能有让皇帝下到圣旨的名字大,他们的名字在圣旨上啊!

这估计能说上七八辈子了,还能祖孙代代相传。

你们祖父哈,以前也是上过圣旨的人,还是表扬呢。

这旨意一出,朝中有意见的官员们哑口无言,心里泛着浓浓的酸意,像是吃了十斤柠檬一样。

这柳应渠凭什么让陛下这么维护他,他才进来翰林院几个月,以后待久了那还了得。

这升官不是坐鸟一样嗖的一声往上冲。

酸死了。

“柳修撰还是沈大人的亲戚吧,还是关系很亲的那种?”一个官员不确定的说。

这么一说他们就想起来了,这柳应渠的夫郎是沈忧的亲外甥,要是柳应渠在翰林院待满了三年,或许不用三年他就能和沈忧联手了。

这朝廷上还有他们这些勤勤恳恳,老老实实的官员存在吗?!

“柳修撰有什么……那啥没?”一个官员说道。

柳应渠有没有黑料。

找,他们不相信这人就没有黑料!柳应渠怎么可能是清清白白的!

皇帝旨意传到救济院的时候,范义还在救济院里教书,他是京城本地人,家中也有人在朝中当官。

他看着救济院的五十几个人变成了一百个人,然后还在变多……嗯,他们自带了饭盒。

“圣旨到!”太监尖锐的声音划破了天际。

范义哆哆嗦嗦的跪下去。不会是要被骂吧,范义后背发凉。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表扬?是表扬啊。那没事了。

范义拿着圣旨反应过来,心中一阵狂喜。

他的名字让陛下知道了,陛下还下旨夸他,瞧他的名字在前面,范义眼珠子已经粘上去了,一点也不想移开。

太监等了好久没等来打赏,然后不耐烦的看向范义,结果差点把他吓得跳起来。

范义拿着圣旨笑着无声的落泪。

太监:“……”溜了溜了。

这道圣旨的影响力还在不断的扩散,在周边的郡城得到消息后,读书人疯了,他们疯着要去给人上课,还自带干粮去。

柳应渠摸完鱼,偷偷的从袖子拿出一张饼来吃。

他一边吃一边看书。这几日收到了刘夫子和云夫子的信,对于这两位恩师,柳应渠还是很尊重的。

刘夫子先是在信中表达了对他的关心,吹了一会三元及第,柳应渠直接跳过看见一个“但是”,他的心才落地了。

在历史中的状元也有落得不好的,你在朝中要小心谨慎,不要强出风头,风头太盛,容易折腰。虽然为师不觉得你有什么风头。

但还是要小心,你大师兄院试考完就被一个老鬼忽悠去军营了,你以后有机会还是去看看你大师兄,为师还是念着你们两个的。

对了,你在我这做的试卷哈,我卖给书店的人了。

柳应渠无话可说,熟悉的热血上头的感觉又来了。

他面无表情的打开云夫子的信封,云夫子的风格很严谨,先是恭喜他就一句话,然后嘱咐他不要放下书,不要骄傲自满,踏踏实实的升官,从六品还是有点低了。

柳应渠叹口气,他只是觉得从六品的薪水有点低,才二十九两银子。

昨日老婆给他买了一块玉要了三千两银子。

先混着吧。他是混子。

“柳兄,大事不好了!”颜台慌慌张张的跑进来。

“颜兄,出什么事了?”柳应渠放下国史,心中有些疑惑。

“柳兄,沈大人下昭狱了,听说江南的贪污案就是沈大人犯下的,陛下大怒直接把沈大人革职查办。这事还牵扯到其他两位重臣,现在三个人都下了昭狱。”颜台快速的把话说完。

柳应渠脑子转动起来,在原著中舅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