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成薄情书生郎 第71节(1 / 2)

加入书签

野路子的皇帝嘛,朝臣们也不是没见过,但昭烈帝他妈的太野了。

能为了自己的生辰就要死要活的要给全国放假,还要吵着把祖宗订下的朝议改成辰时(早上八点)。

有没有搞错,你上朝睡觉也就算了,现在还要改动祖宗之法,朝臣们都炸了,他们当然是和皇帝抗争到底。

“皇上驾到!”太监尖利的声音划破金銮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昭烈帝昨晚批了一晚上的奏折,严重睡眠不足,现在脑袋还是晕沉沉的。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司礼太监象征性的喊了一句。

王和明上前一步:“陛下,臣有事要奏。”

昭烈帝躺在龙椅上一看是王和明精神不少,这可是他老师,要留点面子,这个家伙还是有一点点尊师。

“在海朝郡发生了水患,海朝郡守上奏向朝廷求助。”

海朝郡年年闹水患,一般是在夏季和冬季的季节,冬季甚至是把很多百姓给冻死。

其实最近的大昭朝并不太平,主要是天灾太多了。一会儿是哪个郡发大水了,还有发大火的,还有地震,干旱和冻死。

先帝在位时其实已经有预兆了,先帝只能算是一个守成之君,甚至还有点昏庸,他过于宠信太监了。

昭烈帝:“户部尚书派银子赈灾。”

这种事情找户部就行了。

户部尚书并不会妥协,他苦着脸上前一步:“陛下,不是户部不愿意拿钱是户部其实是真的没有钱,今年十五个郡赈灾赈了七八次了,去年的税收还有的没收齐,户部一点银子也没了。”

昭烈帝他不信这个鬼话:“身为户部尚书不能让户部有钱,朕要你何用。那就押入天牢准备后事吧,朕换个人当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傻了。

“陛下,陛下!臣可以筹钱!”户部尚书连忙拍着胸膛保证,后背都发凉了,他可不想被砍了脑袋,还要遗臭万年。

王和明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其他的朝臣虽然对皇帝的做法很有微词,但还是没说出口,他们的目光都是跟着相国的,还有的目光投向了内阁首辅。

“能筹多少?”昭烈帝不耐烦的问。

“十万……不十五万银子。”户部咬牙说道。

“行了,另外押送银子的人要换。”昭烈帝心里嘀咕每次的银子还不知道有没有落进灾民的口袋里,要是被半路拦截了他要气死。

他这么节约的一个人,这些官现在还贪到这上面来了。

底下的朝臣议论纷纷,心思立马就活络起来了,要押送银子的人最好是他们派系的人,这样又能捞不少油水了。

“臣推荐谭校尉,他为人正直,对于兵事也知道一些,可以保护银子的安全。”

又有朝臣跳出来了:“臣推荐刘大人,刘大人清正廉洁,绝不会出现贪污的现象。”

“臣推荐……”

沈忧上前一步:“陛下,臣推荐项将军,他是一个带兵作战的能臣。”

文臣们纷纷向沈忧投过来愤怒的眼神。

他们都是推荐的在京城中的官员,一个刚从边境回来的狗屁将军也要来抢他们的饭碗了?!沈忧不讲规矩!

昭烈帝想了一会才想起来这位项将军是征西大将军的左膀右臂。

“就依沈大人所言。”

可恶,这个沈狗贼!陛下还真是宠信他,有的朝臣酸不拉几的想,不管沈忧说什么陛下就信什么。

工部尚书上前一步:“陛下,臣休沐时听见了有学子在谈论筒车就打听了一下,这是一种灌溉田地的工具,只有放在有水的地方它就能自动的搬运水。”

“这莫不是这些学子在说笑?”一个朝臣说道。

“不像,我已经派人去勘察过,确实在一些农村的地方有使用筒车,臣的想法是来年春季大力推广。”

昭烈帝想了想:“先在皇田里试一试效果,有效果就推广出去。”

“是,陛下。陛下圣明。”工部尚书是一个憨厚的汉子,他不会说话,只能干巴巴的说了一句圣明。

所幸昭烈帝根本不在乎这些。

他被朝臣这么一问,精神又回来了一些,现在还想起了昨夜批改的奏折。

“在庄长郡还有流寇在骚扰民众,兵部你派人去把流寇解决了。”

总不能在过年的时候还要担惊受怕,怕吃了一个年夜饭早上就没头起来了吧,昭烈帝觉得这也太惨了。

谭尚书正是兵部尚书,他知道上面一张嘴,下面跑断腿,不过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应下了。

“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陛下这也太胡闹了!怎么能随随便便就要砍了尚书的脑袋!还让一个武官去押送银子!”

在温得儒府上一个朝臣愤愤不平的说。

“首辅大人,你应该劝劝陛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