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74)(2 / 3)

加入书签

这次实验的数据。赵真真拿着一叠实验记录过来,直接交到了顾行一。

顾行一草草翻阅了一番,大体上并没有什么问题。

他这才抬眼走向旁边被放好的一小块玻璃。

瞧着也不过是巴掌大小的一块透明玻璃,浅紫色的镀膜在阳光下反射出七彩的光芒。

而玻璃展示台背后,巨大的激光仪器沉默地矗立在那里。

仪器已经调试完毕,可以进行第二次测验。莫尔西擦了擦汗,从旁边的操作台走过来。

那就开始第二次测试。顾行一沉声道。

几个助手迅速的开始组装起仪器。

顾行一跟三位研究员一起聚集在屏幕面前,各个不同的图像表格呈现在他们面前。

激光仪器启动。

无数道光经过反射折射交汇在一起,隔着隔离墙,隐约也可以感受到其中过分耀眼达到了刺目地步的光芒。

激光的功率不断上升,但是玻璃也在逐渐颤抖着融化着。

可以了。顾行一对数据极其敏感,他话音落下的瞬间,安全保护机制启动,激光消失,剩下的玻璃已经达到了极限。

再做几组确认实验,把数据报上去。顾行一舒了口气,回头看向脸上带上了欣喜之色的研究员们,大家这段时间都辛苦了,为了庆祝这一次实验的成功,我们出去吃顿饭,大家盘点一下想去哪里吧。

接连突破

激光玻璃有所突破的事情还没有过去多久, 顾行一走之前留下的超导量子计算机芯片设计图纸就给他带来了另外一层功勋。

半夜里来自z大的一个电话给他送来了惊喜, 第二天一早他便坐飞机来到了临安。

此时此刻, 他正站在z大的量子计算机研究所里, 抬头看着目前组建好的巨大计算机。

金色的导线一捆一捆缠绕盘旋, 一层一层堆叠成柱,庞大复杂, 每一处都经过了精密的计算和精心的设计。

而在交叠汇聚的核心, 数个浅金色原件包围之下的芯片反射着七彩的流光,吸引着无数人的视线。

无数数据流随着线路涌入芯片之中, 在这一台尚且很粗糙的计算机的强健心脏之中汹涌跃动。

首先我们将运行20个到50个量子比特之间的随机模拟简化电路, 然后使用经典模型来验证, 另外一边的典型模型将会辅助我们确认运算正确性。郭教授介绍道。

现在看起来一切都按照预期的发展。顾行一点点头, 和他一起凑在屏幕面前, 观察着不断拟合的模型。

这时候另外一位教授低声对旁边的助手说了些什么, 然后对他们说道:接下来就要进入经典模型无法触及的领域了,我们将保持在112个量子比特, 且电路会不断加深。

事实也正如他所说, 随着量子比特数目的增加,电路的加深,经典模拟终于进入到不可行的地步。

庆祝吧,邱奇图灵论题已经被打破了!郭教授率先说道,紧接着所有人一同欢呼起来。

原本此论题认为经典计算机可以应付所有的计算模型,然而今日量子计算机制造出的无法由经典模型进行模拟的计算模型无疑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道路。

恭喜郭教授。顾行一也不由得微笑起来。

转头他就被兴高采烈的郭教授拍了拍肩膀:这件事也该谢谢小顾,其中不少电路的设计整合, 还有一些细节上的运算,都多亏了你的帮助。

确实是这样,另外一位教授也探过头来,手中拿着之前顾行一一声不吭拿出来的电路图纸,我们也没有想到你最后会给我们这么大一个惊喜。

是啊,之前负责电子电路设计的教授也绕了过来,老郭把这张设计图给我的时候,我可吃惊了,看着这设计图,我就寻思着:这老郭莫不是背着我去学了一遍设计?现在连这种东西也拿得出来了。然后转念一想:不对呀,就算学了电路设计的人,也不见得能拿出来这样的东西。然后跑过去一问老郭,嘿,果然是背后有高人。

这一位教授惯常是侃侃而谈,好说故事的人,说起这件趣事来也是眉飞色舞:我寻思着有这么位高人可得向他请教请教,结果一问,居然还是一位后起之秀,心心念念着想要去看一看,结果一听说对方居然还跑去了国际数学家大会。原来是搞数学的,跨界在我们这里插了一手,厉害是真厉害。

说完以后他也拍了拍顾行一的肩:我这也心心念念了大半个月了,有时间咱们去聊聊,交流一下学术?

其实写一张设计图也不算什么大事情,像被人这样直白地夸了一遍,顾行一还是臊的慌,摸了摸鼻子说道:一点小小的贡献而已,还得跟教授多多学习。

这话就说的谦虚了,要是我这弟子有你一半的水平就可以出师了。说完,这位教授还回头拍了拍他那憨厚弟子的肩膀。

提起这图纸我倒是忘了,另一位教授把复印的图纸拿了起来,经历了几次讨论,上面也留下了一些修改的痕迹,这最初一版是还在老郭那里?既然这一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