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4节(1 / 2)

加入书签

竹子砍够也到过龙抬头到春分,气温回升,开始种玉米,秧稻苗,春耕开始。

玉米还是和黄豆套种,时间也不急,所以没有请人,徐兰和员工们自己干。

种完玉米后插秧,农场一天插完秧,陈小红夫妻和凌国丰调休回家忙。

春雨中,野菜特别嫩,徐兰每一顿都吃一个野菜。

这天她撑着伞在桃树下拔野葱,赵鹏戴着斗笠从鸭棚那边走过来,靠近喊:“小徐。”

徐兰微笑回:“赵叔。”

赵鹏走到徐兰旁边停下问:“小徐,小唐什么时候回来?”

徐兰回:“七八天,有什么事吗?”

赵鹏犹豫一下说:“小徐,我和老伴六十来岁,干不了多少活,想和你们辞工,你们请壮年人。”

徐兰笑说:“你们干的活一直都一样,并没有比以前少干,我和唐启阳并不觉得六十来岁的人很老,不能再工作,我感觉你们的身体比刚来时还好,没有想辞退你们,当然,如果你们想回家养老,过更清闲的生活,我们尊重。”

赵鹏说:“我们在这儿每天干的活不多,差不多是养老生活,觉得拿工资很不好意思。”

徐兰站起来说:“怎么会,你们一天做很多琐事并做得很好,别人说什么不用在意。”

赵鹏:“没有别人说什么。”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4-23 14:46:41~2023-04-24 17:42:5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熊迷迷 30瓶;雪菲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赵鹏说的是实话, 并没有人说他们什么,只是他们见陈小红夫妻和凌国丰体力好,干活麻利, 觉得不好意思。

徐兰和唐启阳是没有因为体力要想辞退年纪大的人,要不然当初也不会请他们。

壮年人固然体力好, 但赵叔几个工作认真, 有责任心, 换人未必好。

赵鹏和徐兰谈过后不再提辞工的事, 像徐兰说的, 他们的身体比几年前刚来这儿上班时还要好。

两个儿子现在单位效益不好,发工资都没能全发。

只要小唐和小徐不嫌弃,他们就干下去。

细雨中, 桃花越开越多,前面秋天栽的桃树已经不小,今年也开不少花。

徐兰和员工们冒着小雨栽下西瓜苗, 自己在前山山上挖竹根和竹鞭, 运到后山脚一处平地, 在洋房后边不远处的一块平地的前边种下。

这块平地约半亩多大,后边坡度平缓, 唐启阳回来便在这里搭竹楼, 她先在侧前边种竹子。

各村插完秧,春雨暂停, 农场种花生的第三天, 唐启阳回来。

徐兰午后从洋房冰柜里拿出几块肉放在厨房盆里化冻, 下午提早下工去拔一把野葱和一把荠菜回去做饭。

徐兰先做腌笃鲜, 小火炖上, 用煤气炉炖东西小火稳定, 还不用时刻看火,还是现代的厨房做饭方便。

今晚只做一个菜,包两种馅饺子。

唐启阳回到农场洗手便能吃饭,徐兰指着一盘饺子说:“这是野葱肉馅”,指另一盘:“那是荠菜鸡蛋馅。”

唐启阳笑:“又是一年春天。”

小六说:“爸,还是春天吃腌笃鲜最好吃,你多吃。”

“好”,三人坐下开饭,吃到半饱后说话,唐启阳说:“公寓外墙我原本打算贴瓷砖,但计算后用钱太多,只好算了。”

徐兰:“刷白墙挺好了,多久能弄好?”

唐启阳吃一个水饺说:“水电安装入户,建公共设施,刷外墙,预计一个多月后能交房给二十六户,到时候让他们抓阄。”

小六问:“爸,剩下的房子要卖?”

唐启阳:“不卖,简单装修后出租。”

现在房子需求大,他们再不懂经济也知道房价会上涨,留着比卖出去好。

唐启阳回来他们也不回家住,他第二天早上回家烧烧家里房间的湿气,提点东西去看二老,回农场一起种花生。

有些人家干活快,干完来农场找活,唐启阳便雇十几个人种下花生,栽桃树苗。

两个棚的桃树苗我们完后翻地施肥,夫妻俩和员工们种下处理过的桃核。

大棚旁边留出五亩空地,起垄后也种下桃核。

忙到谷雨终于忙得差不多,谷雨下两天小雨停下,气温明显升高,终于不是天天湿漉漉的,正是踏春的好时候。

徐兰和唐启阳休息两天,骑马,在农场里悠闲漫步,折腾好吃的。

五一劳动节当天,阳光正好,夫妻俩带黄宗全和凌国丰把大棚下的竹杆扛到后山脚计划搭建竹楼的地方。

竹杆全扛过去,工具箱也拿来,夫妻俩带黄宗全和凌国丰开建竹楼。

徐兰和唐启阳做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