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7节(1 / 2)

加入书签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唐启阳家将来会卖果树苗和可能收好的水果运到沪市批发、还有前面山头的背后山脚可以修路的消息从唐启明口中传出去, 引起大家的议论。

很多人家心动。

种果树不像种粮食那么辛苦,不用年年耕地年年种,果树种下去平时锄锄草, 施肥便有收获。

水果还不不算很便宜,种水果很划得来。

第二天唐启阳和徐兰出门有不少人拦住问, 两人给肯定的回答。

夫妻俩来到农场分开去忙活, 唐启阳收拾房间, 忙琐碎的事。

徐兰带剪刀和箩筐去桃树林, 剪没有挂果合适嫁接的桃树枝, 这样的桃树枝不太好找,加上疏果,剪到中午才剪差不多一筐。

放在菜窖的冰柜搬到洋房, 徐兰在徽州时唐启阳包些饺子冻里面,中午他拿出来煮熟,又在平底锅里煎过。

中午吃煎饺和玉米粥。

吃午饭时唐启阳和徐兰说:“忘了和你说, 前几天我跟邮电局申请拉一条电话线到这里, 安装一个分机。”

徐兰吃一个煎饺说:“挺好, 以后中午不用去办公室。”

唐启阳“嗯”一声说:“后天上午装分机,后天徐老他们到。”

徐老他们这回来住洋房里, 一楼有两个房间, 已经组装好床,二楼有五个房间, 三个房间里有床, 暂时够用。

徐兰问他:“卢大家什么时候把床全做好?”

唐启阳回:“半个月内。”

徐兰:“可以, 晓语和晓雯放暑假回来, 估计要住这儿。”

小六咽下嘴里的饺子说:“爸妈, 我们也住这里吧, 这里房间干净明亮,上厕所方便,把电视搬来。”

徐兰说:“你想住就住,我们偶尔住一晚,多数还是回家。”

唐启阳:“等有空时我们搬来,把家里阁楼的竹子换成好木板,家里的地面也铺瓷砖。”

徐兰:“厨房和餐厅要重新修整一下。”

唐启阳应:“好。”

小六想翻白眼,自己一个人搬来,彩电肯定不能搬来,在宿舍楼看黑白电视又不好看。

徐兰转头问小六:“儿子,你目标是t县中学还是镇中学?”

小六说回:“t县中学。”

在镇中学读初中,以后考高中还要费力考进t县中学,麻烦。

唐启阳问他:“有信心吗?”

小六自信说:“有,保国差一点,他说他可能去二中读初中。”

保国是城里户口,二中的学生基本是城里户口。

徐兰:“那里应该比镇中学好一些。”

“……”

午后徐兰和唐启阳提装桃树枝的竹筐和塑料薄膜去一个大棚里,桃树苗没有种满一年,但肥料足,长得粗壮,比外头一年多的果苗还要好。

夫妻俩各拿一把小刀,麻利地嫁接果苗。

差不多一筐的桃树枝不到两个小时便用完,他们不再去干其他事,上后山农场转一转,再确定修环山路的位置。

开春,后山上长出一些杂草,但不算太多。

夫妻俩在后山上看到大队长和唐启明带着人在荆棘带外面查看,估计在商量要不要修路。

他们在山上挖点野菜下来,傍晚在洋房做晚饭,在这里吃完饭后才回家。

小六回到家便去看电视,徐兰和唐启阳还整理一下后院的暖棚,给菜浇水才休息。

徐老他们来的当天上午,邮电局的工作人员来拉电话线,在洋房里安装电话分机,这个分机没有设置不能向外打电话,可以直接向外打电话。

十点多,徐兰和唐启阳准备午饭,差不多时间,唐启阳和小六骑自行车到农场门口接人。

十一点多,徐老一行人六人和两个司机踏进洋房,徐兰从厨房里出来和他们打招呼,两个司机徐兰见过,两个面生的老人是一对陈姓夫妻,两人面相和蔼,说话笑咪咪。

相互介绍打招呼后徐兰重新回厨房做饭。

唐启阳边在餐厅饭桌上切西瓜边说:“大家吃点西瓜,一会吃饭不泡茶了。”

徐老打量新房子,站在窗户向后看听唐启阳的话回头说:“不泡茶,你动作还挺快,这么好的房子说建就建好了。”

唐启阳笑回:“不算快,去年就开始建,快半年了,来,天气热,大家吃点西瓜。”

六个老人喝西瓜后挑房间入住,年纪比较大徐老和徐老太太,方老住一楼,陈老二老和桂姐住在二楼。

午饭有八菜一汤,大半菜色是清淡可口,合适老人们的胃口,都吃了不少。

吃完午饭,徐老太太和徐兰说:“小徐,多谢你做午饭用心,我很久没有吃这么舒服了。”

陈老太太赞成,笑咪咪说:“我可以作证,夏姐平时饭量不多。”

徐兰客气说:“都是家常饭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