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7节(1 / 3)

加入书签

早饭后夫妻俩分开忙活,徐兰用吉普车拉五簸箕的桃树苗去农场, 开到要种的地边停下, 提一簸箕果苗下车。

面包车现在是齐晓开, 天天拉桃子和送货, 桃子现在每天成熟量不大, 还是用面包车运送。

徐兰一手提着桃树苗一手提着小锄头进地里在边上的果树坑停下,放下簸箕,用小锄头挖起果树坑里的土, 拿一棵桃树苗立在里面拨回土。

随后移动栽下一棵,她速度很快,没多久一簸箕的桃树苗很快栽完, 随后是第二簸箕……, 五簸箕的桃树苗栽完, 她去前面担来水桶在引水沟里装水,挑去浇桃树苗。

唐启阳带请的五个人去坡地收花生, 陈小红在大厨房做午饭, 装进饭盒。

徐兰和儿子吃完饭后给唐启阳他们送去午饭,午后继续在后院挖桃树苗去农场栽种。

坡地的五亩花生六个壮年男人收, 当天临傍晚收完, 花生挑到公路边搬上小货车, 拉去农场, 第二天洗去土晾晒。

在坡地种东西太麻烦, 徐兰和唐启阳决定明年不在那边种东西, 任那些地先荒着,油茶树也暂时不理会。

隔天唐启阳和请的五个人收农场里种的五亩花生,不到一天便收完清洗晾晒,花生太湿,凌晨有点露水不碍事,当晚没有收进走廊。

唐启阳带请来的人和男员工们收完花生收黄豆,这回收黄豆是整株拔起来,他和黄宗全还有请的三个人带棉手套飞快拔起放下。

其他人在后面收,抱黄豆杆到地头堆放三轮车上,拉去大晒场卸下一排一排的晒着。

黄豆套种稀疏,加上唐启阳一人能干三四人的活,两天多便把黄豆拔完晒在晒场。

随后唐启阳用手扶拖拉机来回碾压豆荚,碾出黄豆,黄宗全他们把黄豆杆绑成捆,堆放在走廊一头,筛出黄豆里的杂物,黄澄澄干净的黄豆晒在晒席里。

所有人紧张忙碌五天,徐兰种下三十亩桃树苗和二十亩葡萄苗。

这时的桃子成熟翻倍增长,唐启阳用小货车拉去店里,熟悉桃子品质的小商贩们几百斤几百斤地进货拉去市里、省城、徽州、隔壁县贩卖。

齐晓和唐兴博每天上午都很忙,也担心钱被抢,和唐启阳说出担忧,于是唐启阳每天早上送货,下午三点多去收钱。

徐老和徐老太太、方老、桂姐四人自从桃子成熟,就像老鼠掉进米缸,每天照三顿的吃桃子。

水蜜桃香甜,入口软绵,汁水十足,非常好吃。

有句老话叫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正常的人桃子吃多没什么,不伤身体,多跑几趟厕所的事,所以徐老四人都不忌口。

徐兰碰见徐老太太,两人谈话时徐老太太土槽徐老和方老两个老头幼稚,打电话和老朋友们炫耀然后被老朋友们骂。

徐兰听了其实有一点点羡慕,自己和唐启阳这些年都没有交到真正的朋友。

唐启阳比她好一点,他和盛家兄弟谈得来,她和纪凤英和王秋花比较谈得来,但不算太亲密。

而且纪凤英这几年带孙子孙女,王秋花忙着挣钱,碰见都没时间说多少话,更不用说聚会喝茶闲聊。

谈心更谈不上。

徐兰的羡慕一闪而逝,很快消失无踪。

过国庆节,树上的桃子已经不多,唐启阳开吉普车南下去备订今年冬天卖的服装。

周爱玲的肚子已经很大,不方便上班。

唐兴方在惠悦商城附近买了房子,正在修整,年后他们会从公寓搬走。

唐启阳出门第二天午后,徐兰进城找齐晓上二楼谈话,和她说:“小周过一个多月生产,现在已经不上班,而服装生意即将进入旺季,所以要你去徽州批发店上班,你准备好了吗?”

齐晓今年学开车又上夜校,还要了解服装布料价格,这阵子又忙,但忙得非常充实,成长也快,回答的语气笃定:“准备好了!”

徐兰说:“不错,我和你说说批发店的情况,店里有兴方和当地的两个大姐上班,两个大姐轮班,她们主要是打杂,你和兴方负责卖货,我们家和他家过年后将会分拆开,你去上班后不用着急和老客户搞好关系,只要不卑不亢接待,保持一定的距离便好。”

齐晓听了问:“分拆后两家还是都做服装?”

徐兰回:“是,他家当时也在那里买一个店铺。”

齐晓默一下说:“那分拆后他把老客户都带走了吧。”

徐兰微笑说:“这些必然的,不要紧,生意做不完,我们慢慢重新做起来,你不用心急和老客户打交道,笼络他们。”

批发店一直是兴方负责,客户一直是他开发维持,带走也没什么。

当然对他们肯定有很大影响,但天下生意这么多,服装市场庞大,可以慢慢重新做起来。

“好,我知道了!”,齐晓应承后心想,婶子和唐叔心胸真广。

第二天星期六早上,齐晓开面包车载小六和徐兰去徽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