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3节(1 / 2)

加入书签

徐兰问他:“换什么?”

小六:“自行车,二十六杠的自行车。”

徐兰看他身高,满十岁的儿子已经一米四二,骑二十六杠的自行车完全没有问题,她同意:“行,明天给你买,不算生日礼物。”

小六高兴抱着妈妈“啊啊”喊两声。

唐启阳:“行了,走吧。”

三人上吉普车,小六想起来问妈妈:“妈,我们不用招待徐爷爷他们吗?”

徐兰回:“不用,我们不在他们更自在。”

小六“噢”一声。

每年过生日都差不多,没什么新意,小六没有特别高兴,和爸妈一起做饭,一起打蛋烤蛋糕。

吃完饭后吃蛋糕收生日礼物,和往年没什么不同,小六收礼物后去看电视。

夫妻俩在餐厅收拾残局,唐启阳说:“徐老爷子下午问我农场怎么建,花了多少钱,挣多少钱,问得很仔细。”

徐兰叠起碗说:“他不会也想建个农场吧?”

唐启阳笑说:“不太像,像领导考察,听我说投入的钱和挣的钱叹一口气。”

徐兰:“他们已经退休。”

唐启阳:“退休了也能想事。”

徐兰:“也是,今年的农产品涨价太厉害,肉已经九毛一斤,差不多一块了,花生一斤已经涨到一块八,鳜鱼涨到一块二,水果和蔬菜也涨得厉害。”

唐启阳:“很难跌回去。”

两人边收碗洗碗边谈物价,农产品上涨对他们有益,但钱明显不如之前值钱了,他们分析不出深层次的东西,但一致觉得有钱还是买黄金和房子比较保险。

他们想在沪市买地建水果批发点的心思更加强烈。

第二天早上,夫妻俩和小六出门,在岔路口放他下车后去农场桃树林摘桃子。

桃树正是结果旺盛时期,今年桃子亩产估计能上五千斤,总体产量在两万斤上下,已经卖掉一万多斤,树上剩桃子的不多了。

他们摘一会桃子,徐老爷子散步过来和他们一起摘,边和唐启阳说话。

他问什么,唐启阳都如实回答。

摘满六筐,徐兰便去前面把面包车开来装车,运去店里。

徐老爷子见面包车开走了和唐启阳说:“买个卡车更方便,不用来回拉。”

唐启阳回:“计划明年桃子熟前买。”

徐老爷子问他:“钱够吗?”

不仅够还很多,唐启阳说:“够的,服装店年底生意很好。”

徐老爷子摘下一个熟透的桃子说:“我昨天傍晚和老赵几个聊了聊,他们说你和小徐常给福利院送米粮蔬果,你们这份大爱之心非常值得表扬。”

大爱之心?

唐启阳打个哆嗦忙说:“老爷子,大爱之心这四个字太高尚,我们担不起,我们不是常常送,节日前才送,也没有送太多。”

徐老爷子:“哎,你们有这份心并持续付出行动已经很好,超过多少满嘴仁义道德的人。”

唐启阳开完笑说:“老爷子您这么吹捧我,让我飘起来,好和我砍鸡鸭鱼蔬菜价?”

徐老子瞪他:“我不砍价。”

唐启阳:“开玩笑,不过你别再夸我,夸得我浑身难受。”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4-08 21:21:37~2023-04-09 21:53:3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雪菲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徐老爷子笑骂唐启阳:“贫嘴”, 语气像长辈说小辈。

他对唐启阳两口子印象很好,夫妻俩真诚很有分寸,思想进步。

小徐一个农村妇女学开汽车并能把汽车开得好, 本身就很了不起。

听乔怡说以前这对夫妻还是文盲,后来跟孩子认字读书, 看报纸看农书, 更了不起。

承包土地后敢大干, 走别人不敢走到路, 他们是当代农民的典范。

唐启阳不知道徐老爷子心里觉得自己是当代农民典范, 如果知道…,也不好赶走。

又摘够六筐桃放在路边,唐启阳和张二柱黄宗全去藕塘摘莲子。

徐老爷子跟去, 兴致勃勃挽裤角,也想下去摘,被赶来的徐老太太制止:“现在水凉, 你关节风湿发作时的难受忘记了?”

徐晗:“爷爷, 你下水我打电话和我爸叔叔姑姑他们说。”

徐老子悻悻放下裤管说孙女:“越大越不可爱。”

徐老太太说他:“是你年纪越大越肆意。”

徐老爷子嘴里嘟囔:“老子身体很好。”

在藕田里的唐启阳听着有意思, 心想将来自己和老婆老了也差不多是这样的吧。

徐兰来回送两次桃子到店里,第二次桂姐搭车进城, 赵司机早上已经开车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