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6节(1 / 3)

加入书签

“哇哦”,小六欢呼一声马上抛下老爸跑上前山找小马。

徐兰笑笑和唐启阳说:“我先回家做饭,晚点你带他回家。”

只能这样,唐启阳:“嗯,我想吃手擀面。”

徐兰温声应:“好。”

自从农场里有两只小马,小六放学后心神全部在两只小马身上,大黄和小黄失宠了。

徐兰和唐启阳继续留意农产品价格,唐启阳在家四五天,立夏后开吉普车南下广州订购夏天卖的衣服。

天气越来越热,植物长得快,杂草也是,水田里杂草少,施肥用脚踩松一下行间的泥就行。

玉米地里要锄草、施肥、培土三步骤,好在人多,四天忙完,随后是拔黄豆和绿豆地里面的杂草。

唐启阳南下七天回来,和徐兰一起疏果,隔三差五给小五送吃的,不算忙,但也不闲。

疏完青果,这天天气晴朗,早上的阳光温和,两人和四个男员工把处理好的木头和木板运到到藕田预留出的地。

藕田里的荷叶已经不稀疏,看过去一片碧绿,微风吹过,荷叶微动,偶有蜻蜓在某片荷叶上停留,挺美。

这块地伸进藕田,横长三米,宽两米多,临水的三面边缘是砌着石头。

徐兰和唐启阳、黄宗全、江峰各拿一把铁锹在画出来的四个角挖坑,挖出半米深,把四根立柱相继立好,然后架上面框架。

处理的木头尺寸精准,唐启阳主力,徐兰几个帮手,像搭积木一样把亭子框架搭好,最后顶上的木板用铁钉钉上。

唐启阳钉木板时徐兰去做饭,到中午收工,亭子已经大致盖好,下午在临水三面做围栏便成。

收工回去,赵鹏,江峰,张二柱,黄宗全四个中老年男人还有点迷糊,虽然他们参与建亭子,但好像又没有参与,听小唐指挥,迷糊间亭子便盖好了!

四人在引水沟里洗手,赵鹏说:“小唐像个六十多岁,经验丰富的老木工师傅。”

张二柱说:“小唐和小徐是我见过最能干、最上进的人。”

黄宗全佩服说:“我第一次见小唐是十三年前,他当时去我们村找大夫治疗、扎针,印象中他穿的衣服全是补丁,谁想到他现在这么厉害。”

江峰:“我一个邻居自从能做生意后也变得很厉害,挣了很多钱,不过去年强硬和原配离婚,转身娶个黄花大闺女。”

赵鹏沉声说:“不像样!”

“就是啊,陈世美!”

“……”

午后,唐启阳继续和几个男员工做亭子围栏,小六和保国上前山找两只小马玩,到上学时间,徐兰去喊他们,两人才依依不舍下来背书包去学校。

之后轻快过一阵子,黄豆和绿豆相继长起来,徐兰夫俩请五个男青年和几员工给这两种农作物培土。

一天干二十多亩,五天多忙完。

天气越来越热,农产品价格还在持续上涨,农场里的冬小麦越来越黄。

端午节前两天,徐兰夫妻带员工收割冬小麦,一天就割完,晾晒在大厨房的水泥地上。

第二天唐启阳开拖拉机碾麦子,扬去杂质凉晒。

离高考很近了,端午节晓雯也不回家,徐兰给她送去粽子,观察她的精神状态,她还可以,不算非常紧张。

徐兰把粽子给她后给她一个拥抱,晓雯提着粽子,头靠在妈妈肩膀上撒娇说:“妈,考完试我要睡三天三夜!”

徐兰温和说:“随你。”

纺织

端午节两天后, 三千多斤冬小麦晒干入库,堆放在宿舍楼一楼房间里。

宿舍楼十个房间员工用去四个,一个放电视机, 剩下的五个房间差不多都放有东西。

种植在逐步加大,秋收后将会放满, 年底要建粮食仓库了。

徐兰拉一百斤去磨坊磨面, 回来先后做饺子, 包子, 馒头, 面条,麦香味浓,都很好吃。

纪凤英来买面粉回去做饺子, 事后来和徐兰说面粉很好。

农产品价格还在上涨,就连日常生活用品也开始涨,报纸上并没有看到哪里有旱灾和水灾。

徐兰和唐启阳看不懂市场, 犹豫这个时候要不要卖粮, 两人商量几回后决定等早稻下来, 便把去年的谷子全碾卖掉,冬小麦暂且留着。

随后他们花一天时间挖三亩土豆, 土豆种在池塘之间。

土豆挖完后唐启阳用拖拉机翻地, 犁地碎土,撒下苜蓿种子, 苜蓿长大后割来喂鱼。

前山上今年多养了马牛羊, 黑山羊生小羊, 羊群在扩大, 不好继续长时间在上面割草喂鱼。

种完苜蓿的隔天上午, 徐兰和唐启阳收到晓婕的信, 信里说现在她那边周围的人都在囤东西,粮食,干货,衣服,日用品……,她自己也买一些日用品。

徐兰和唐启阳先后看完信,相看一眼,他们更看不懂市场。

徐兰把信纸折好放回信封里,和唐启阳说:“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