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4节(1 / 2)

加入书签

池塘里的鱼他们没有买鱼苗放,全是自然繁殖起来的,去年年底没有捕鱼去卖,现在过繁殖季节,他们来捕去卖。

徐兰向池塘里撒几把松散面团,放下海碗,相继提大塑料桶在池塘舀小半桶水。

唐启阳整理好鱼网,站好位置,在徐兰撒面团的地方撒下网。

徐兰把四个塑料桶都装些水后重新拿起海碗,抓面团向池塘里撒下。

他们能看见大鱼向这边游来,徐兰继续撒面团,把海碗里的面团全撒下去。

唐启阳等两三分钟后拉起鱼网,一提起网感觉沉甸甸的,他笑说:“丰收!”

徐兰说:“水质好,这可是原生态无污染的鱼,不知道有多少人识货。”

唐启阳继续拉起鱼网:“没办法,现在的人还没有原生态这概念,多数人还在温饱线上。”

徐兰:“嗯。”

鱼网都收到池塘边时徐兰搭把手,把整天鱼网拉到岸上,网里的鱼显露出来,在里面挣扎。

鱼网用的是网眼大的,所以捕上来的鱼都是在一斤以上。

唐启阳解开鱼网,两人蹲下把鱼分拣到塑料桶里,草鱼每条有五六斤,捡桶里六条,其它放回池塘。

鲤鱼每条在两三斤上下,捡大半桶,多的放回池塘,鳙鱼和鲫鱼也捡大半桶。

他们捡够,把网里的鱼放回池塘,提塑桶放车厢里,鱼网洗一洗抖一抖水放进车里。

两人上车开车,他们捕鱼过程不到一个小时,吴婶几个还没有忙完早上的活。

唐启阳将车开到宿舍前,分给他们每人一条鲤鱼后开车进城。

到店铺门口停车下车,开后面车厢,一人提一个塑料桶进农产店。

齐晓看塑料里的鱼笑说:“开始卖鱼了。”

徐兰放下水桶:“是,每斤比农贸市场卖贵一毛,你知道常卖的鱼价格吗?”

齐晓说:“知道,鲤鱼和草鱼五毛,鲫鱼六毛,鳜鱼九毛。”

徐兰和她说:“鳜鱼暂时没有。”

秀莲和秀玲过来看一眼,问价格后回到隔壁。

徐兰和唐启阳放好鱼,交待齐晓后提一条草鱼回车上,开车回家。

他们中午做酸菜鱼,做好时唐启阳给二老端去一碗,徐兰又快炒两个小菜,摆饭吃饭。

小六吃着酸菜鱼说:“好吃,好久没有吃酸菜鱼了。”

徐兰:“是很久了,过年后再没吃过。”

开春忙吃春天的美食,也没有酸菜便没有捞鱼做。

午后,纪凤英和王秋花来找徐兰说话,说最近的半山村发生的事,倒没什么大事,都是鸡毛蒜皮的事。

王秋花和徐兰说:“卢小翠天天和两个儿媳吵架。”

徐兰很少关注唐启荣三家,前不久老爷子摔断腿他们三家爽快平摊医药费她还有点意外。

她说:“我平时来回农场忙,很少关注队里的事。”

纪凤英说:“谁家都有矛盾,我公公跟我男人提议,近两年给我家老大和老二分家。”

徐兰关切问她:“兴良和兴方闹矛盾了?”

兴方夫妻俩看店,每个月领五百块和三百块的高工资,这两份工资高出绝大部份人的收入。

那是他们两口子的个人收入,他们家投的钱分成另算,是公中收入。

一般没有分家情况下,个人收入要交给家里一部份,不知道兴方两口子每个月交家里多少钱。

纪凤英说:“现在没有,我公公说时间长了会有。”

徐兰笑说:“宏伯通透。”

王秋花赞成,她说:“我也在考虑要不要建房子,把老大和老二分出去。”

纪凤英问她:“你打算将来和老五过?”

王秋花说:“没有,我看小兰公婆单独过,过得挺好,也想将来老五结婚后我们自己过。”

徐兰和纪凤英没想到王秋花会有这样的想法,都意外看她。

作者有话说:

唐悦女儿改名叫刘莞,小名莞莞。

想加快进度,不知为啥加快不了。

恼火

王秋花迎着两人的眼神又说:“我想到以前我家没有分家的时候和大嫂三弟妹因为一点点小事, 真的是一点点小事,一小块肉,几口饭菜都能争来吵去, 回想起来很没意思,现在我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也因为一点点小事阴阳怪气, 我看累得慌, 烦人!”

那还真是挺烦人的, 王秋花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她现在能挣到钱, 能轻松给几个儿子建房子分出去。

她对鸡毛蒜皮的小事感到厌倦, 眼界和格局不一样了。

徐兰说:“也好,两个人单独过,吃什么做什么不用考虑太多人。”

王秋花说:“对啊, 你公婆自己过得滋润,贵三婶想吃什么还要看儿媳妇的脸色。”

纪凤英赞成:“这么说也是。”

之后三人说的话题转到县城,大城市, 快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