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1节(1 / 2)

加入书签

疾风骤雨停歇, 徐兰趴在唐启阳身上, 许久轻声说:“我出门想你和你出门时我想你不一样。”

唐启阳轻抚她黑亮的头发:“在外面是牵肠挂肚, 时刻想回家, 在家的心情是期盼。”

徐兰轻“嗯”一声。

次日徐兰进山忙活差不多一天,再一天大早上开车去买五百斤谷子和一些肉。

不直接买大米是因为现在的大米不够干净,里面偶尔有细小的石头, 挑出来太麻烦。

她开车回来路上收起五袋谷子,到农场时差不多是九点,她把肉交给陈小红, 和厨里的人说几句后去和吴婶三个一起挖红薯。

今年虽然养了七只猪, 但发酵肥远远不够用, 种红薯时没有放基肥,红薯个头一般。

红薯挖出来堆在地旁边的顶棚下几天, 等脱去一些水分后分拣收入地窖。

中午一家三口吃大锅饭, 下午徐兰开车送小六到分岔口,回家在房间里取出稻谷脱壳机, 脱壳两百斤谷子。

随后用二十斤大米磨成米粉用粉袋装起, 再称三十斤大米单独装袋, 这两样送去福利院, 余下的自家吃。

米粉做成米糊糊给七个三岁以下的孩子吃, 二十斤能吃不少时间, 多了放时间长会受潮后变质。

徐兰收拾一下,把脱出来的糠拿去柴房放,拿个竹筐上二楼,从装花生的一个麻袋里倒半筐花生,提到楼下放堂屋里。

然后拿个布袋去地窖装约五斤红枣,回堂屋将布袋放装进花生的竹筐里。

第二天早上小六去上学后夫妻俩把大米和米粉,还有装花生红枣的竹筐般上车,开车到农场员工宿舍前。

今天农场上工的有二十多人,他们是负责建牛圈和羊圈,羊圈已经建好,今天把牛圈建好。

徐兰下车,开门进放鸡蛋的房间,提出一小筐鸡蛋和两个空筐子放车上。

他们去地里收一筐大白菜和一筐白萝卜放车厢里。

唐启阳去和建牛圈的人交代一下,开车和徐兰进城。

福利院在主街旁的一条小次街上,是一个民居房,街道窄。

唐启阳刚把车停在福利院门口就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上前扒着车窗说:“同志,这儿不能停车。”

唐启阳摇下车窗说:“大姐,今年我承包的地有点收获,给福利院送点东西,搬下东西我们就开车走。”

对方听唐启阳给福利院送东西脸上马上笑说:“我进去叫人。”

唐启阳和徐兰开门下车,开后厢把东西搬放福利院门口,这时里面急步来四个中年妇女和报信的大姐,他们后面跟着几个小孩。

其中一个穿着比较体面,剪着三齐头,她笑看唐启阳和徐兰问:“两位同志,这真的是送我们福利院的?”

徐兰微笑说:“是,同志,你是?”

对方爽朗笑说:“诶,我是这个街道办的主任,姓杨,你们叫我杨大姐就行,你们是?”

除去刚刚帮忙报信的大姐,另三个应该就是福利院的新员工,三人出来看向竹筐里的花生和鸡蛋眼神闪烁,果然和唐启阳说的一样不太行。

徐兰微笑说:“杨大姐,我们是半山村的,我男人姓唐,我姓徐,今年我们承包的土地有点出产,给福利院送点大米,米粉,鸡蛋,花生红枣和一些时令菜,给孩子们加些粮和菜。”

半山村前些年因为粮食莫名丰收的事在县里也有很多传言,很有名。

杨大姐看到裸露的鸡蛋,花生,大白菜,白萝卜,看相都很好,米粉和大米应该不会差。

粮食太重要,她和徐兰真诚道谢:“谢谢你们,徐妹子,唐兄弟,多谢多谢,我替孩子们谢谢你们。”

徐兰见这个杨大姐眼神坦荡,道谢真心实意,心里希望福利院不再发生员工昧下孩子们食物的事。

她客气说:“杨大姐不用客气,我们只是尽点绵薄之力,过阵子挖完土豆我们再送来两筐土豆和两筐红薯。”

杨大姐脸上更感激:“多谢,多谢。”

唐启阳搬完东西大气说:“到年底杀猪,我们再送来二三十斤肉,你们点一下东西,家里还有事,我们还要去买东西赶回。”

杨大姐和她后面的人脸上高兴,听唐启阳说年底送肉更高兴,徐兰留意到大人后面的几个小孩脸上笑容灿烂。

杨大姐听他们还有事忙说:“我看一下一会登记。”

徐兰和唐启阳隐晦相看一眼,他们送的东西有登记更好。

双方又客气说几句,徐兰和唐启阳上车开车向前到路口绕一条路转出来回家,路上徐兰取出一些中午和晚上用的肉。

面包车开走,杨大姐看洁白的大米和细腻的米粉后提高声音“哎呀”叫一声说:“我忘了问他们名字!”

有一个妇女说:“杨主任,前不久我看过那个男人卖过桃子,听说是兰阳服装店的老板。”

杨大姐奇怪:“他们不是说承包土地吗?怎么还开个体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