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4节(1 / 3)

加入书签

◎唐振宏定定神问唐启阳:“你打算怎么筹钱?”唐启阳淡定简◎

对唐启明一家来说, 现在的生活已经非常好,天天吃大米饭都没问题,隔一两天买一回肉吃。

唐启阳现在和他们说还可以更上一层楼。

唐振宏定定神问唐启阳:“你打算怎么筹钱?”

唐启阳淡定简洁回答:“贷款。”

唐振宏祖孙三代听了又是一惊, 唐启明回神问他:“你就不怕失败?”

唐启阳自信说:“就算失败我也有自信能还清贷款。”

自己和老婆只要暂时放下农场的事认真搞钱,挣钱很容易, 但会忽略儿子的教育和降低生活质量, 很没必要, 再说现在孩子们用钱不多, 慢慢来吧。

唐兴方看他这么自信, 激动说:“启阳叔,我跟你干!”

唐兴方在县城卖东西快三年,在唐启阳的影响下天天看报纸, 分析各种各样的信息,眼界逐步开阔。

他一步一步从一无所知变成了解相关行业,隐隐会判断服装流行走向, 各种农产品、商品价格走向, 虽然不是很准, 但他已经不是当初对世界认知迷迷糊糊的少年。

他最佩服的是启阳叔,承包土地后马上种棉花, 棉花价格下降就转种花生, 今年花生的价格在上涨,还很好卖!

现在启阳叔在自己前面指出一条路, 一条宽敞明确的路, 为什么不走?

至于风险, 做什么事都有风险, 运气不好喝水都会呛死。

唐启阳吃一粒花生喝一口酒说:“看你爸和大哥的意见。”

唐启明和唐兴良心里有顾虑, 但很相信唐启阳, 唐启明端起碗闷一口酒问唐启阳:“启阳你说详细点。”

这一晚唐启阳和唐启明四个谈两个多小时,捋清批发生意脉络,商谈一些责任和分成问题。

这事基本定下。

唐启阳贷款要等拿到身份证,办理身份证要一个月,月底才能拿到。

他第二天用三轮车载两百多斤花生到店铺,放两百斤在店铺里,三轮车锁在前面侧边,提一小袋花生去农贸市场摆摊。

今年花生价格比去年涨一毛多,这几年虽然报纸上年年报导粮食大范围丰收,水灾和旱灾只在小范围内,但粮食和副食品都在稳步涨价,副食品涨势比较快。

唐启阳摆摊半个多小时就把两百斤带壳花生以九毛整价格批发出去。

隔天唐启阳依然去摆摊,碰到盛家兄弟,他们见唐启阳的花生个个饱满整洁,听他说家里的都一样,一下子要五百斤。

唐启阳踩三轮车回家拉给他们,验货交易后中午一起吃顿饭,交流信息。

到八日唐兴方订亲当日,除了留种和自家吃的,家里的花生全卖出去。

今年花生有发酵肥放,亩产堪堪上三百斤,五亩花生收入九百多一点,也不错。

唐兴方订亲顺利,没什么意外。

随后徐兰和唐启阳轮流打柴两三天,就到收队里集体秋玉米时间。

小六不能看电视时喜欢出去玩,徐兰放手让他和小伙伴们出去玩,和他约定什么时间回家,小家伙守信用,一般不会玩得忘记时间。

其实他也挺黏人的,出去玩没有太久就回来找妈妈。

徐兰交待他不能去找切玉米杆的爸爸,那里危险,他就不去。

收完集体秋玉米,徐兰拔全部青萝卜、一半白萝卜回来做咸菜。

唐启阳上山挑柴,进城找买一些炭和煤,这两样耐烧,煮汤和蒸饭时用方便,把订购的钢筋和水泥买下放在店铺后院,水泥用塑料布盖着,用的时候再拉到农场。

夫妻俩分开忙活准备,到月底唐启阳带回执去派出所拿到身份证。

第二天唐启阳就带新出炉的身份证和准备齐的各种资料证明去农村信用社申请十五万贷款。

他在一个姓凌的主任那里填表,交资料,复印身份证等,办理完后凌主任让他半个月后再来听消息。

唐启阳从农村信用社出来,觉得贷款不会太难,因为这地方的人比较保守,安于现状,贷款创业的人少,和沿海地区活跃的市场不一样。

夫妻俩准备差不多,农场重新开工,开工这天来一百零五人,唐启阳传话出去,人数够了。

这人数要蒸满三个大木桶的二米饭,人再多饭供不上。

人数多,唐启阳挑出一队人去建猪圈和发酵肥料的半敞房子,猪圈先建一个比较小的,大框架宽深六米,横长十二米。

里面有十个小隔间,小隔间大小约四平方,放养两只猪。

中间走道宽一米半,猪圈墙高一米二,不会费太多功夫,建在旁边的肥料发酵房间也不算大。

原本砌石墙,砌房子,搬搬抬抬的人原位干,三边各分一些新人手。

没久工地就井井有条。

徐兰在农场看人数后才去买肉,她原本打算开工后厨房再招一人,把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