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9节(1 / 3)

加入书签

还没到棉花最多时候,很多人慌张,收一点卖一点。

徐兰和唐启阳听兴良说街上卖棉花的人太多,零买的人少,小贩不断压价,还出现抢客的现象,他们家现在也不卖了。

有几家也停下观望。

徐兰陆续收到老大老二老三的来信,信来得这么早,看样子她们刚开学就写信寄回,信里介绍她们的学校,都说学校伙食比初中高中时好,晚上睡觉时想家……

徐兰一一给她们回信,托每天进城的唐兴方帮忙寄出去。

十一日周六下午,晓岱和晓雯回到家,徐兰见晓雯脸上不憔悴,精神也还好,放下心。

晓雯和小六亲热后就和妈妈叽叽喳喳说新同学,新老师,她和几个女同学谈得来,和几个同学谈不来。

徐兰安静听她讲,有时给她提出点建议。

徐兰听她叽叽喳喳地说话放下心,她之前还担心小五在学校住宿不习惯,现在能融入最好。

不过边和小六玩边听她们讲话的晓岱得意说:“前两天我和一个同学打了一架。”

晓雯张大嘴,徐兰问她:“为什么打?”

晓岱说:“那个同学打饭先回宿舍,问都没问就打开我的罐子,挖蘑菇肉酱来吃,我说她,她还说吃我的东西是看得起我,我当时放下饭盒就给她一拳,我们就打起来了。”

徐兰看小四的脸上神情肯定是她压着人家打,又问她:“打到老师前面了吗?”

晓岱得意说:“没有,我们打一架,她态度马上变好,还要帮我洗饭盒,我没让。”

晓雯和小六嘴不合拢,四姐威武!

徐兰和她说:“在学校最好不要打架。”

晓岱又得意说:“妈,我知道,我看过校规,不小心会被处分,我有分寸。”

好吧,这孩子在外面最不怕吃亏,徐兰交待她:“上课认真听,好好读书。”

晓岱脸耷拉下来:“知道了。”

她想起秋霞的脸和手,觉得还是读书比较好。

到傍晚,晓岱和晓雯发现,小六有好多个小伙伴,不太需要她们了,心里失落,去喂猪喂鸡。

周日下午五点多,晓岱和晓雯在家吃过晚饭,唐启阳用自行车送她们去学校,晚上七点上自习课,时间来得及。

集体的水稻和玉米要管理,自家的棉花要采,随后徐兰和唐启阳连着五六天从早忙到晚,才轻闲一些。

但也轻闲不到哪里去,正值棉花吐絮高峰期,每天采摘一百多斤棉花。

徐兰和唐启阳没有空去城里,不过他们每天都听说县城卖棉花的人太多,被偷钱的人越来越多,还有卖东西的人挣摊子,变得很乱。

十八日以后每天采的棉花递减,二十三日中午,小六睡觉,徐兰和唐启阳在堂屋里喝咖啡。

唐兴方脸上有点慌进来就说:“启阳叔,三婶,今天有个王家坳的人在农贸市场被小偷捅!”

徐兰和唐启阳心里一惊,唐启阳招呼他:“坐。”

徐兰拿一个咖啡杯倒点咖啡给他:“压压惊。”

唐兴方接过喝一口,好苦!脸马上皱起来,这玩意儿真能压惊。

不过唐兴方经过这一刺激,反而不慌了,定定神说:“听我们队的人说一个小偷准备偷一个人的钱,被旁边的人看到喊一声s哥,有小偷,小偷没有偷到钱,向喊的那个人走去,掏出刀捅那个人一刀,捅人后马上飞快跑走,好吓人!”

徐兰和唐启阳听了只觉得离谱,这个小偷没脑子吗?众目睽睽下捅人刀子。

唐启阳问唐兴方:“捅哪里?人没事吧?”

唐兴方害怕说:“听说捅肚子上,送医院了,不知道什么情况。”

唐启阳安抚他:“没有捅到要害,应该没事,你也不用太害怕,敢在人多的地方亮刀子捅人的是疯子,这种人很少。”

唐兴方有些怕,说道:“启阳叔,前两天我还听说南十公社一个小贩死了,会不会是被人谋财害命?”

现在社会变乱,唐启阳说:“不好说,那边公安会查,这样,店铺这阵子先不开。”

唐兴方有点怕,加上店里货物不多,应:“好。”

有卖棉花的人在农贸市场被小偷捅刀子,这事一出,很多人害怕,不敢再去卖棉花。

听说捅人的小偷还没有抓到。

当然也有人不怕,继续去卖棉花。

隔一天周六快中午,徐兰骑自行车去县城买东西,然后去接小四小五,顺便接回秋叶,几个人推着自行车走回家。

孩子们在学校也听说有小偷捅人的事,晓岱还好,晓雯和秋叶有些害怕。

徐兰边走边交待她们以后呆在学校里,不要随便上街逛,三个少女应承。

晓岱和晓雯回到家特别高兴,抱着小六亲了又亲。

临傍晚徐兰带三姐弟去采棉花,三姐弟像快乐的小鸟,嘻嘻哈哈在田埂跑得稳稳当当。

唐启阳在家做家务,做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