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5节(1 / 2)

加入书签

琐碎踏实的生活继续,国庆后徐兰每次进山都诱抓十几只肥兔,成年的公鸡。

葡萄和苹果提前催熟收起,水蜜桃成熟,送人一些,余下自己吃,小六很喜欢吃,早上吃半个,傍晚吃半个。

肥兔和公鸡带回家唐启阳大清早上去卖,回来再上工,一些买卖开放,需求增加,部份物价稍稍上涨,但某些东西,比如鱼和肉比以前黑市里便宜一些。

这对徐兰和唐启阳来说不是好消息,但也没办法,只能接受。

唐启阳去县城家里就有葡萄吃,小六也吃,最喜欢的还是香甜的水蜜桃。

孩子们上学,徐兰是没有办法上工的,小六变喜欢走路,常叫妈妈掂着自己走。

小六睡觉时徐兰就去忙活自留地和后院。

她有空时就抱小六在队里和田野走一走,让他认识新事物,和其他小孩接触。

小六白胖干净、喜欢笑的样子很受欢迎。

徐兰带他去看过王秋花建的房子,正房建三间,她男人三兄弟关系还不错,她家地基的石头和泥砖叔伯侄子们都有帮忙。

王秋花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建三间正房太少,一间房隔两间住太窄,但她家目前只能建起这样,况且还负着债。

山村的生活琐碎,妯娌兄弟邻里之间有小吵闹,大面上平静安稳。

中秋节后早晚寒凉,一天比一天凉一点。

唐启阳给晓风三个送去被子,褥子再等等,送去没有地方放。

徐兰比较悠闲的时间没有能过太久,后院的玉米成熟收获,脱粒晾晒入库,种更多的冬季菜。

晚稻成熟,秋收又到,收完晚稻各家各户进山采柿子、核桃,各家自留地里的东西收了晾晒,各家小院都晒满东西。

徐兰家不进山采秋,家里晒的都是做咸菜的蔬菜,后院晒有火腿。

随后男人们进山采山茶果回来晾晒,接着是收队里的秋玉米,晒完玉米入库,各家准备冬天的柴火,忙忙碌碌。

忙碌间每天都让妈妈扶着走路的小六能自己跌跌撞撞地走几步,小腿很有劲,就是平衡不太好。

加上天冷穿衣服多,走路更不稳。

这天晚上徐兰给小六又做一件棉马甲时问唐启阳:“今年要不要给二老做一身新的棉服?”

唐启阳想想说: “做吧,里衬用细棉布,外面用粗布。”

徐兰:“行,周末晓风她们回来我就做,哎,过两天秋花嫂子搬家暖房,我们送什么好?”

送什么徐兰有点为难,按说自己和秋花嫂子关系比较好,可以送比较好的东西,但有时送好东西对别人来说是负担,人家回礼时要按自己送的东西回礼,对拮据的家庭来说就为难。

人情关系挺复杂,各方面要想周全。

唐启阳想了想说:“就按正常的送吧。”

“行吧。”

浪潮

两天后王秋花搬家办暖房宴, 徐兰按正常的规格送礼,去帮忙洗菜洗碗,她家老宅的人也都去帮忙, 人手足,干活蛮轻松。

小六在睡觉、家务活忙完时徐兰就拿出布料裁剪, 准备给二老做棉服, 她空闲的时间短碎, 所以布料一点一点的剪。

还没等晓风三个周末回来, 家庭承包土地的浪潮突然从外面快速席卷而来, 外面每天都传来新消息,今天是这个大队下决定承包,明天是那个大队也下决定承包了。

一时间, 半山大队人心涌动,去找大队长问情况,卢大队长面上安抚队员, 说半山大队情况不同, 要请示领导, 大家被他劝回家。

卢大队长劝走人,心里苦笑, 半山大队现在是培育好种子的地方, 家庭承包土地估计八成不行。

但如果周围的大队全部承包,大队的人怕是不愿意。

大家在议论纷纷时, 徐兰和唐启阳安静, 等待结果。

纪凤英和王秋花就没有他们这么好的心态, 事情没有确定, 心里着急, 时不时来找徐兰聊天, 她们见徐兰这么淡定,着急的心沉下一些。

周六下午,晓风晓语晓婕背着背包回家,三人回到家和小六亲热一会,晓风问徐兰:“妈,我们大队会和外面一样让各家各户承包土地吗?”

徐兰说:“我们也不知道,大队长说要请示领导,还没有消息。”

晓婕说:“我们大队不同,我觉得难。”

晓语:“我觉得那样挺好,干自家的活不会偷懒。”

徐兰:“嗯。”

随后徐兰问她们这两个星期在学校的生活情况,问后和她们说:“你们看小六,我回房间做棉衣。”

家里人的棉衣都已经做好,晓风好奇问:“妈,做谁的棉衣?”

晓语和晓婕也好奇,看向妈妈。

徐兰说:“你们爷奶的,老大,傍晚杀只母鸡炖笋干,笋干我早上就泡了,其他菜你看着做。”

晓风应:“好”,心想全班几十人,估计回家能杀鸡吃的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