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9节(1 / 2)

加入书签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萌贝贝 6瓶;℡﹎緈諨儛歩、靳亓桁 5瓶;远远、顔紫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次日上工,有小部份男人去大队部帮忙搬搬抬抬,徐兰和大多数人去◎

唐振家心里清楚, 自己上回想和老三赊账帮老大省钱的事惹恼了他。

老三这回送的中秋节礼虽然有肉和鱼,但肉条薄了很多,一条鱼更比不上一罐麦乳精。

他品味出来了, 自己越想让老三帮老大他们,老三年越厌恶自己。

次日上工, 三队有小部份男人去大队部帮忙搬搬抬抬, 唐启阳是其中一人。

徐兰和大多数人去种土豆和红薯的地方除草, 她听力好, 路上发现自家被人说。

不用猜也知道是卢小翠三妯娌在传小话, 就挺恶心。

干活时和徐兰靠近的王桂花问她:“启阳媳妇,你家昨晚吃饺子没送给公公婆婆啊?”

徐兰语气平淡说:“桂花婶子,我家吃饺子为什么要给公婆送去?”

唐启阳后来了解到, 他们给二老送去吃的东西,老两口只尝个味,东西全进他们几个孙子的肚子。

虽说他们送二老的东西, 二老给谁吃不关他们的事, 但心里难免有些不痛快。

王桂花笑笑:“这不都这样吗?”

徐兰说:“不觉得, 农忙时我和唐启阳每天挣满公分,农忙后家里吃顿好的补一补, 为什么要给他们送?

我公公婆婆四个儿子, 搞不清楚队里的人为什么只盯着我家孝不孝顺,平时唐启阳给二老送吃的最多, 节礼也送最好的, 昨晚不送就被人说。

我就奇怪, 我公婆的另三个儿子另三家又不是都废了也不是都残了, 怎么孝顺老人只盯着我家?”

徐兰心里叹气, 这个社会文盲多, 人的素质普遍低下,没有分寸,闲言闲语多,就算是城里也好不到哪里去,这种大环境真是操蛋。

就算有机会搬走,在新的地方时间一长也免不了被人说闲话。

除非强大到别人仰望你,心里有顾忌!

王桂花听了尴尬笑笑,启阳媳妇说的实话,在给老人送节礼和送吃的上面,唐启阳一家确实挑不出错。

但家里有点好吃的送给老人一点是传统。

在徐兰四周的人听到她说的话,也觉得奇怪,徐兰的公婆有四个儿子为什么只盯着一个唐启阳孝不孝顺?

有人隐晦看向卢小翠三个妯娌,眼里意味不明。

王秋花明知故说:“小兰,我也觉得奇怪,养老钱粮你们按时给足,节礼和年礼丰厚,节礼和年礼可以说是整个大队数一数二的,平时有点好东西也给公婆送去,昨晚一次不送今早就被传小话,几年不送一回的人提都没被人提。”

有个四十多岁的妇女不怀好意说:“启阳媳妇,你知道不?你男人送你公婆的东西是吃进别人的肚子。”

徐兰冷淡说:“送给二老,二老想给谁吃那是他们的事,我们只尽心意。”

“……”。

晚一些,卢小翠和何翠红、江群英三个听到他们三家又不是残了也不是废了,不孝顺老人的话,心里恼火。

三人心里呸一声,徐小兰现在过得好又怎样,变厉害有胆把人按进猪粪又怎样!

没有儿子将来老了凄惨,那个大房子大院子是自己儿子的!

徐兰不知道卢小翠三妯娌心里不约而同地盯上自家的房子,知道会冷笑: 将来她们的儿子不定死在自己和唐启阳的前面!

这事说几句就过,女人们转头讨论和大队人结婚的知青要参加高考,另一半不答应引起打架吵架的事。

现在的农村生活对普通人来说太苦,下乡的知青没有不想回城的,这些年想尽办法回城,削尖了脑袋要回城,好不容易机会来都想拼一把。

已经结婚有孩子的知青,他们的丈夫(媳妇)怕他们考上大学,一去不回,肯定反对他们参加高考,生出矛盾。

这个话题徐兰不接话,安静地干活。

霜降已过,晚上已经开始盖被子,当晚吃饭时徐兰问晓风五个:“晓风,你们单独盖被子睡觉习惯吗?”

晓雯最先说:“妈,我和大姐睡的,被子好小。”

徐兰问她:“那你怎么不自己睡?”

晓岱哈哈笑:“小妹一个人睡害怕,她胆小。”

晓雯不满向四姐撅嘴。

徐兰问晓雯:“小五,和姐姐们同睡一个炕上,两边都是姐姐,怎么还害怕?”

晓雯老实说:“妈,晚上黑黑的,我要靠着大姐。”

那就是安全感不够,徐兰不勉强她,说:“那我抽时间再做一床大被子。”

晓风马上说:“妈,做大被子要用很多棉花和布,我和小妹睡一起可以。”

徐兰:“没事,家里有棉花和被子”,当时棉花种约一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