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2节(1 / 3)

加入书签

晓岱见两个说不用, 跟上说:“妈, 我也不用。”

晓雯看看姐姐们,改口说:“妈, 我不要了。”

孩子们懂事徐兰很欣慰, 明年晓风三个去县城上初中用背包更好, 她微笑说:“没事, 一个背包能背很多年, 我们负担得起, 买到布料就给你们做。”

几个孩子听了妈妈的话高兴。

唐启阳再去沪市买东西引起大人们议论,小孩们向往,当听说晓风跟着去后,队里的小孩羡慕嫉妒得不行,来找晓风五姐妹的小姑娘更多。

随后两天唐启阳和唐启明去找大队长开介绍信,唐启阳去学校给晓风请假,去县城姜建华家拿请他帮忙找空的各种罐子,并记帮他买的东西。

第三天中午就有人拿钱来登记,唐启阳一一记上,大家都过得拮据,考虑再三才决定要买什么。

有些人家为娶儿子们娶媳妇还负着债,所以捎他买的东西都不多,布料和解放鞋居多,托买大件的更没有。

下午徐兰和唐启阳没有去上工,他们在厨房里折腾路上吃的,腊肉蘑菇酱,腊肉笋干酱,包介咸菜切碎用素油炒,每一样都做不少,留出家里吃的,分成四份,他们三个每人随身带一份比较少的,一份送给乔怡父母。

傍晚来登记的人多一些,唐振家也来,他托买好几样东西,这几样明显是结婚用的物品,但没有拿钱来。

唐启阳不在意给他登记,到时候买回来他不拿钱来换就不给,东西可以换给别家。

晚上唐启阳发二合面,徐兰泡好五斤糯米和五斤大米,煮一条腊肉切小丁,泡点蘑菇。

次日凌晨不到四点,夫妻俩起床洗漱喝水后唐启阳揉面蒸馒头。

徐兰把泡发的蘑菇切碎,切点萝卜干咸菜,把两节腊肠切薄片,这三样和糯米大米腊肉丁一起加盐混和,倒进蒸饭的木桶,木桶放进圆铁锅里蒸,她再用大陶锅煮点玉米糊糊,小陶锅煮点鸡蛋。

唐启阳要带二和面馒头和一些糯米饭、鸡蛋在路上吃。

不到五点,孩子们全部起来,洗脸刷牙后进餐厅喝水。

徐兰和唐启阳已经把带路上吃的收拾进背包。

唐启阳和晓风坐下吃饭。

他们吃完饭,徐兰没有和晓风交待太多,只和她说:“老大,在外面警惕一些,不能轻易相信别人,听你爸的话。”

晓风心里既期待又有点害怕,乖顺应:“嗯,妈我记住了。”

唐启阳向徐兰笑笑,表示自己会看好老大,父女俩背上背包,一家人齐出门。

他们在路上和唐兴良父子汇合,到大路上,送行的人停下脚步,唐启明叮嘱儿子:“老大,在外面听你启阳叔的话,照顾晓风。”

这话唐兴良听很多遍,回答:“爹,我会的,你放心。”

徐兰看向唐启阳说:“路上小心。”

唐启阳应:“嗯,我很快回来!”,要想我。

徐兰轻应:“嗯!”

晓风不舍看妹妹们叮嘱:“你们听妈妈的,话,特别是小四。”

晓语四个含泪点头:“嗯!”

小会唐启阳提高声音说:“走吧!”

朦胧晨光中送走三人转身离开。

且不说晓风和唐兴良的心里有多激动。

徐兰注意到晓语四个渴望的眼神心里叹息,现在出行很不方便,要带孩子们出门旅游增加见识想都不要想。

等唐启阳三人走远,唐启明和徐兰说:“三弟妹,我回去了,你们也回去吧。”

“嗯”,徐兰应声带四个孩子转身回家。

她们回到家晓语和晓婕晓岱马上打拳,徐兰给晓雯编两个小辫子让她和姐姐们打拳,自己去剁猪草。

喂猪,喂鸡,忙活一阵,徐兰和四个孩子吃早饭。

吃过早饭,四个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

徐兰洗好碗收拾一下厨房,回房间蹲在一个箩筐边,伸手掀开里面的一层比较薄的稻草帘,露出一层鸡蛋,鸡蛋孵二十一天,今天应该壳,但现在还没动静。

现在队里上工做的活轻松,挣的工分少,徐兰就不去上工,现在的天气干燥,阳光正好,她把晒东西的竹架挪后院,进地窖把六个火腿拿到后院挂在竹架上晾晒。

现在院子四周围的荆棘长有一人多高,密密麻麻,叶子茂盛,前院和后院他们还用篱笆扎起来隔开,晒在后院不回轻易被人看到。

她回到前院扛出几张晒席在院子里摊开,将棉花都拿出来晾晒。

随后徐兰收拾菜地和后院,隔一个多小时进房间看孵的鸡蛋。

十点多,徐兰又掀开草帘时发现有三只小鸡破壳出来,身上的毛湿漉,她小心把三只小鸡捧到旁边垫一层稻草的箩筐里,鸡蛋壳拿出放簸箕里。

然后拿书坐在箩筐边上看,等小鸡崽破壳。

随后小鸡崽陆陆续破壳,破壳一只徐兰捧一只到旁边的箩筐里,最早出来的三只毛已经干,变成毛绒绒,挺可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