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1节(1 / 2)

加入书签

徐兰煮上二米粥,拿一大把包介咸菜洗一洗,切碎用素油炒。

天刚蒙亮,徐兰用一个干净的小布袋装四个大白面馒头,拿两张油纸包一些萝卜干咸菜和炒的包介咸菜,和馒头放一起,提着小布袋去知青点。

徐兰到知青点门口,要回家过年的三个男知青和三个女知青提着东西出来,正要出发。

徐兰把小布袋给乔怡说:“里面是白面馒和咸菜,你拿着路上饿了吃,没有荤油,凉着吃不要紧。”

乔怡家里寄来钱,粮票应该也有,但在路上有粮票也不一定能买到吃的。

“谢谢徐大姐”,乔怡也不扭捏,道谢爽快接过。

昨天回来后打开徐大姐送的年礼,里面的火腿和红枣都是很难得的东西,自己回家回来带些东西回来送给她。

徐兰不知青乔怡心里的想法,和知青们说:“你们回家路上小心!”

几个知青微笑回:“谢谢徐大姐。”

乔怡带回家的东西不多,她自己能提着,徐兰把他们送到大路就转回家。

当天徐兰进山里挖出一半莲藕,放进麻袋收进空间,第二天上午唐启阳给齐老送年礼时送去一些。

下午也给老两口和唐启明家还有王秋花和唐启凡几家各送去三四节莲藕,得到一些回礼。

年二十八一早,徐兰和唐启阳一起做早饭时顺便煮一锅红糖姜汤。

吃过早饭,一家七口每人喝半碗红糖姜汤,锁上家里的几个门,顶着寒风来到池塘边。

池塘边上已经有很多人,摆着两摞竹筐。

这时池塘里的水已经放去一半,泉眼流出的泉水补充不够快,池塘的水不能全部放掉。

池塘边平时洗衣服的位置多了三个竹排,这个池塘只属三队的,一队和二队有自己的池塘,那两队也是今天打鱼分鱼。

唐启阳去和男人们说话,徐兰交待晓风:“天太冷,你们看十多分钟就回家。”

真的很冷,晓风缩着脖子应:“好!”

男人们没有说话太久,一会,每个竹排上去两个男人,一人用竹竿把竹排撑出去。

三个竹排到池塘中间,竹排上的另一个人就撒下鱼网,三个人几乎是同时撒网。

他们撒下网等一会收网,撑竹竿的人把竹排撑回池塘边,让竹排横着。

站在池塘边的人一起把鱼网从水里拖上来,把网里的鱼分拣到竹筐里。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1-06 18:20:27~2023-01-07 18:32:5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催更机器 12瓶;na玲、靳亓桁 10瓶;娴妻良母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分鱼

看鱼网和竹筐里的鱼, 大人小孩都很兴奋,这边有小孩惊呼:“哇,好大的鱼!”

有大人说:“这条青鱼得有六七斤!”, 旁边有附和声。

那边有大人高兴说:“这些鳙鱼都不小,今年估计能分的鱼比前年多。”

旁边有人接话:“我看也是, 今年能过个肥年。”

“你们行, 我家老二初五结婚, 猪肉和鱼都要留着。”

“起码不用花钱买, 能省一些钱。”

“也是。”

“……”。

晓风五姐妹和别的小孩一样, 挤在筐边,伸手摸筐里的鱼,鱼摸起来冰冷冰冷的。

鱼还活着, 在筐里乱蹦溅起水珠,溅到小孩的脸上引起兴奋尖叫。

他们看一会,一阵风吹过, 抽鼻涕声不断响起。

晓风见四妹和五妹也抽鼻涕, 和妹妹们说:“我们先回家烤火, 等快分鱼时再去祠堂看。”

晓雯平时跟妈妈时间多,爱干净, 听大姐的话马上应:“好!”

晓语和晓婕觉得很冷, 也同意回家。

晓岱还想留下来看打鱼,但自己的鼻涕不停地流下来, 用手绢擦不过来, 只好说:“那走吧。”

晓风五姐妹转头回家, 和交好的一些小姑娘见她们走跟上去。

没多久, 看热闹的小孩和老人顶不住寒冷, 差不多走光, 剩几个半大的少年留下继续看热闹。

徐兰和年轻妇女们一起,见哪筐满了就和人一起抬着竹筐到祠堂前面的空地。

这里有一组人负责打称,称一筐重量记账后把鱼倒在地上,同样的鱼类倒做一堆,她们再把空筐子拿到池塘边装鱼。

徐兰她们转回池塘边,打鱼和撑竹竿还有分拣鱼的人已经换一批人,之前的一批人回家喝姜汤。

唐启阳站在竹排上,拉着一网鱼回到岸边,徐兰在上面问他:“怎么样?”

他冷是不可能冷的。

唐启阳回答:“还行,水里还有不少鱼,不过现在鱼不好网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