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1节(1 / 3)

加入书签

做完这些,徐兰拿个小筐装些玉米棒子坐下搓。

十点多,唐启阳回来和徐兰说:“瓦片拉回来了,正在大路上卸,两个人。”

徐兰站起来和他说:“你去喝点水,我去冲两筒红糖水。”

唐启阳应:“好。”

一会,徐兰和唐启阳挑着箩筐带着晓雯去大路。

徐兰和黄家湾来的两人打招呼,然后把两竹筒红糖水给他们,两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男人面对徐兰有点不好意思,向她笑笑接过竹筒喝水。

随后四个人花半个多小时把一整车瓦片卸下,拖拉机启动向前开转头回去。

黄家湾大队比半山大队富裕,有两台拖拉机。

拖拉机开出去,徐兰和唐启阳说:“我看那两人和你说话的语气很尊敬。”

唐启阳弯腰把瓦片装进箩筐说:“我给他们修过两次拖拉机。”

“怪不得”,徐兰也弯腰往箩筐里装瓦片。

两人装好瓦片挑起来,徐兰叫晓雯:“小五,回去了。”

晓雯看她说:“妈,我在这里看瓦。”

徐兰和她说:“这个不用看,走”,瓦片和木头不同,偷几片回去没什么用。

“哦”,晓雯听话跟在妈妈后面。

回到家,徐兰和唐启阳把瓦片靠着正房前面的墙堆放,叫晓雯自己在家,他们来回挑。

快中午,黄家湾的拖拉机又拉来大半车瓦片,把瓦片卸下就回去。

中午孩子们做饭,午饭晓风和晓语也和爸妈一起挑瓦片回家,到上学时间就去上学。

徐兰和唐启阳忙到快四点,才把瓦片全部挑回家,两人歇一歇分开忙去。

傍晚,房顶上、搁楼上、院子里晾晒的东西全部收起,这时王秋花过来。

徐兰招呼她在石桌边坐下后说:“嫂子,我去给你倒水。”

王秋花忙说:“不用,一会我就回家吃饭。”

徐兰见她说真诚,就在她对面坐下说:“我这段时间都忙坏了,队里忙吗?”

王秋花和她说:“还行,青壮男人都进山采山茶果,一些人负责晒山茶果,我们去开荒,我下工回队里才知道你家今天叫人运瓦片来,昨天你也不和我说一声,我下午来帮你搬。”

徐兰真心道谢:“谢谢,只是才三个房间的瓦片,不多,我们能做得来,做不过来我们会找人帮忙。”

王秋花说:“三个房间不小”,她由衷佩服:“你们真了不起!”

这是真心话,建一间房子都不容易,更不用说建三间。

徐兰和她说:“其实从早上忙到晚上,事情没完没了,我有时也烦。”

王秋花感慨说:“我们不建房子也是从早忙到晚,还填不饱肚子。”

徐兰沉默一下说:“以后会好的。”

王秋花说这话并不是不高兴或者对生活不满意,只是感慨一下,听了徐兰的话说:“希望是吧,对了,昨天晚上小队长去我家说种花生和黄豆的地方明年开春全种土豆,收土豆后种红薯,他和我婆婆说要和我们家换土豆种子,就是从我从你这换的土豆品种,他可能会来找你家换。”

徐兰微笑说:“要换就换吧,产量高我们也能分得多。”

王秋花笑:“也是,哎,这种土豆用来做菜真不错。”

“是啊。”

两人又说一小会话,王秋花道别回家。

又忙两天,徐兰进山一趟把快晒干的红薯藤收回放在后院继续晒。

她收回红薯藤的第二天队里开始收玉米,学校也放五天农忙假,十二岁以上的孩子也去掰玉米。

徐兰和晓风被分配去掰玉米,唐启阳被分配去切玉米杆。

晓语带着三个妹们在家负责做饭,有空时搓自家的玉米。

今年种的秋玉米不意外的丰收,虽然绝大部份玉米植株是单穗,但每一穗都长得饱满,撕开玉米皮,露出的金黄的玉米棒子,饱满的玉米粒排得整整齐齐。

徐兰掰下半筐玉米,每个玉米棒子都是整齐饱满,比她家种后院的还要好,真的非常不错!

十点多,徐兰在掰玉米时暼见卢大队长带来一拨十几人查看玉米,十几人笑容满面。

她看两眼转回目光继续干活。

中午,各家的人送饭来,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吃饭,个个脸上充满丰收的喜悦。

忙收玉米两天,这天晚上饭后徐兰和唐启阳把晒够干的包介菜搓盐放进坛子,晓风和晓语洗完碗也一起来做。

等队里玉米收完,山里的青萝卜和部份白萝卜该收回来切条晾晒做咸菜,部份白萝卜和大白菜晚一点收进菜窖放着吃。

同时房子继续建,上梁铺瓦后修整、搬家、暖房,事情还真是多!

徐兰想着这些心里叹气。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12-20 21:19:37~2022-12-21 17:56:0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