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7节(1 / 3)

加入书签

按时种完玉米,大家像是卸下重担,轻松无比,水田没有犁完,还没有插秧,感觉那都不是事!

拉犁,用锄头整理水田时都不觉得累了!

整理两天水田,晴空高温十几天后下一场阵雨,阵雨下十几分钟就停,雨停后阳光还是火辣辣的,温度一点也没降。

在插秧的前一天,大队部运来一批谷子,通知大家傍晚下工时去领,还是一户领一百斤。

唐启阳去把粮食领了扛回来放在餐厅里去洗手回来吃饭。

吃饭后,徐兰打开粮食袋手抓一把谷子拿到蜡烛前看,顺便用异能感受一下,稻谷晒得够干,不够饱满,和他们以前种出的稻谷一样。

晓岱和晓雯的眼睛跟妈妈转动,晓岱问:“妈,里面有小石头和沙子吗?”

徐兰说:“没有,谁告诉你粮食里有小石头和沙子的?”

晓语接话:“妈,我们去打猪草的时候听红梅说的,她说她奶奶担心换回的粮食里有石头。”

徐兰看孩子们一圈严肃和她们说:“这种话不能乱传,别人说什么话你们听了就算,不要转头就和别人说。”

晓风五姐妹点头,晓岱说:“我才不乱说。”

唐启阳想了想说:“我去启明哥说一声”,现在领导们常来大队,这种话从他们小队传出去对他们影响不好。

去年这样的话也暗地里传过一回,但今年和去年不一样,这些老太太的嘴真是闲不住。

徐兰也想到这个问题和他说:“你去吧。”

唐启明听唐启阳带来的信息后,马上去找红梅的奶奶,红梅的奶奶被唐启明一个小辈说心里不高兴,不服气地说:“我们就心里瞎猜,私下说几句,又不嚷嚷出去。”

唐启明淡淡看她说:“四婶,现在和以前不同,我听大队长说到年底上面会奖励给我们大队一些票。

换粮食的事是领导们负责,你们这些话如果传到领导们的耳朵里,怀疑他们的工作能力,你觉得他们会怎么想?奖励的票证没有了,你们这些传闲话的人拿票出来补给大家吗?”

红梅的爷爷本来觉得女人之间说几句闲话没什么,现在听唐启明这么说,心里慌张马上训诉老伴:“你们这些女人真是闲的,什么话都敢乱说。”

红梅的奶奶听了唐启明的话心里也害怕,蔫下说:“我以后不说了。”

唐启明问她:“四婶,还有谁和你一起说?”

红梅的奶奶老实说:“毛蛋他奶,兴旺他奶奶……。”

这么多人传闲话,唐启明听了心里烦燥,这些老太太真是烦人,耐着性子又去走访几家后才回家。

次日大清早,能下田干活的人都下田拔秧苗,运秧苗,插秧。

负责晾晒的人把已经脱粒的玉米种子在祠堂前晒一半,一半运到大路边上晾晒。

玉米还没有脱粒完成,晒完玉米,中老年妇女们就拿筐装玉米棒子在竹林下阴凉的地方脱粒玉米,边干活边看着大路边上晒的玉米。

一会,她们见卢大队长和唐启明带着一群人从大路上走过来,说闲话的人心慌低下头,等他们走过去。

如她们所愿,卢大队长和她们招呼一声:“嫂子们脱玉米啊”,就带来一群人继续向前走,向玉米地方向而去。

几个中老年妇女见他们走松了口气,拍拍胸脯,吓死人了!

卢大队长和唐启明带着领导和专家们到三队的玉米地,两人掀开干透的玉米杆子,露出冒出土嫩黄色的小小玉米苗。

继续驻在半山大队的专家钱海蓝和在场的人介绍说:“这是三队第一天种下的玉米,和一队二队的一样,是五天出苗,出苗率100。”

在场的人都蹲下掀开旁边的玉米杆,观察玉米苗,方所长点头说:“是和一队二队的一样,是好苗!”

随后他们把玉米杆覆盖回去,转去看第二天第三天种下的玉米,这些玉米苗冒出一点点头,出苗整齐,后面的还没有出苗。

他们把三队的玉米地转了一圈转回,转回到三队妇女们活动的地方停下,靠近她们。

一个五十多岁的领导亲切和她们搭话:“嫂子们,这玉米很饱满,脱粒难吗?”

妇女们被领导们靠近,被吓得脸发白,心脏嘣嘣地乱跳,话说不出口。

唐启明不好意思和这个领导说:“秦县长,不好意思,她们没有见过这么多位领导。”

秦县长抱歉说:“不好意思,吓到嫂子们。”

听说眼前的人是县长,妇女们更吓得不行,只会摇头。

秦县长说完转头和同行的人说:“我们去看插秧的情况。”

卢大队长和唐启明带着领导们走后,妇女们脸上刷刷的流汗,昨天被唐启明找谈话的人更是吓得腿脚发软。

徐兰站起来拿秧苗的时候暼见来水田考察的一行人,没有在意。

丰收的原因、结出好种子的原因找不出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考察,这种情况估计以后是常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