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9节(1 / 2)

加入书签

徐兰怀着这种疑虑多催生一些苜蓿割下扔进池塘,然后去把一亩的玉米培土。

到中午给玉米培完土,她煮点面条吃,填饱肚子收拾好。

徐兰见当初和土豆一起种的红薯藤长得不算茂盛,她催生茂盛后再把长的红薯藤割下。

她收起够家里种的,把剩下的割成小节种在玉米植株之间。

徐兰把红薯藤种完已经四点出头,收起光伏板和蓄电池出山,到外面捆一捆柴背回家。

晚上孩子们睡下后徐兰把红薯藤拿出来放在柴房。

第二天早饭后,孩子们上学,唐启阳拿糯米去县城给叶家寄去。

徐兰带着晓雯去柴房拿红薯藤去后院种下,玉米地里种完剩一小把红薯藤,她扔进猪圈给猪吃。

随后母女俩喝些水把家里的门锁上,拉着板车拿铁锹去小石山,到小石山唐启阳已经在等她们。

他们拉一车石头到家,孩子们已经放学回来,三个大的在做饭。

下午,晓婕请假在家看小妹,徐兰和唐启阳拉两趟石头,最后一车卸下,徐兰擦汗问唐启阳:“拉回来的石头不少,够了吧?”

唐启阳和她说:“没法计算精确,应该是差不多够了。”

徐兰问他:“那还挖吗?”

唐启阳擦汗笑看她:“不想拉了?”

徐兰说:“是不想,院子里和路边,还有这里都堆满了,你还想堆放哪?”

唐启阳说:“行,不挖了,到时候实在不够去现挖。”

徐兰:“行。”

孩子们去打猪草,两人去餐厅喝水,坐下歇一会一起去做饭。

晓风几个打猪草回来,乔怡就过来,晓岱去写作业前进厨房和爸妈说:“爸,妈,我听同学说二队的二流子昨天分家了。”

端午

徐兰和唐启阳听了不意外。

唐启阳一直在暗中关注着卢达才, 他被废后又蔫蔫病了一段时间,几个嫂子闹着分家,被公婆压住没分成。

开春后卢达才上工干活没力, 挣不到几个工分,几个嫂子更不满, 分家是迟早的事。

徐兰和晓岱说:“你们听听就行, 碰到他赶快走。”

“嗯”, 晓岱应声去餐厅做作业。

晚上孩子们回房睡前徐兰又交待晓风她们:“你们碰到卢达才赶快走, 不要一个人出我们队。”

晓风带头点头应:“妈, 我知道,我会看好妹妹们。”

晓语说:“妈,我知道。”

晓婕也说:“妈, 我知道。”

爱玩的晓岱说:“妈,我也知道。”

唐启阳在一边和她们说:“遇事的时候要先冷静,想办法按我教的脱身或求救。”

虽然卢达才现在看着老实下来, 年后身体养好也不再去寡妇家蹲点, 但谁知道他心里怎么想, 不能大意。

晓风四姐妹郑重应:“知道!”

晓雯看看姐姐们也糯糯应:“知道。”

次日唐启阳出门去打听木材,徐兰提个篮子带着晓雯去上工。

她领锄头出来就见纪凤英和王秋花在等着自己一起走, 三人边跟着大家走边说话。

纪凤英笑问徐兰:“小兰, 你家石头拉够了?”

徐兰笑说:“够了,再准备木材和瓦片就差不多。”

王秋花说:“瓦片容易些, 木材可不好找。”

买瓦片是比较容易, 黄家湾就有, 唐启阳已经和那边的人订好, 九月份要。

徐兰说:“是啊, 尽力找吧, 实在找不到只能用竹子”,这是最坏的打算。

纪凤英说:“真找不到也只能这样,六七年换一回房顶。”

“嗯。”

一行人过大路下梯田,徐兰背起晓雯走,纪凤英帮她提着篮子,王秋花帮她扛锄头。

她们远远看到两个专家在一块水田里弯腰查看水稻。

纪凤英说:“今年我们的水田不长虫也不长草,别的大队用同样的种子,长虫也长草,真是奇怪。”

王秋花笑说:“我们两家的祖宗又显灵了呗。”

徐兰心想是唐启阳大半夜费功夫消杀的,功劳扣到祖先头上了。

徐兰问她们:“嫂子们,队里的玉米我没有近看,长得怎么样?放肥料和没放肥料差别大吗?”

纪凤英说:“差别挺大,放肥料的叶子翠绿,根部粗壮,不放肥料的叶子有些黄,根不够粗壮。”

王秋花可惜说:“是啊,差别很明显,有足够的肥料全放就好了。”

大家说说话就到对面山坳,徐兰把晓雯安置在地头拿锄头很花生培土。

这边是每年开荒每年扩种,所以杂草很多,先用锄头把杂草锄起堆在花生根部旁,然后从两边挖土埋上,把杂草完全深埋住,让杂草烂在里面成花生的肥料。

玉米都不够肥料放,花生更没有肥料放,种黄豆能肥地,所以去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