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节(1 / 2)

加入书签

夫妻俩把自家的事忙告一段落,也快到秋收时间。

收稻谷的前一天大清早天刚亮,唐启阳吃下一碗汤面出发去县城。

徐兰在他走后做早饭,空隙间用热水泡一扎干笋。

吃过早饭,四个孩子去上学后她又泡一些干蘑菇。

做完这些,她提竹筐带晓雯去后院查看最后一批南瓜,这些南瓜开花比较晚,长得不大,不过皮也是金黄。

徐兰把南瓜摘下放进竹筐,把南瓜藤拔起堆在篱笆边上。

晓雯站竹筐边上,伸手摸一个南瓜和徐兰说:“妈,我想吃南瓜饼。”

徐兰和她说:“明天收稻谷开始忙,等收完稻谷我们再做。”

晓雯笑应:“好。”

徐兰收完南瓜,把南瓜藤都拔起,然后提着竹筐进地窖,把竹筐里的南瓜拿出和之前收的堆放在一起。

她从出来就见唐启阳回来,笑说:“回来了。”

唐启阳说:“是,晓雯说你们收南瓜。”

徐兰:“嗯。”

徐兰去洗手提个篮子回房间翻一下唐启阳带回来的袋子,拿出四条半肥瘦的肉放进篮子,提去厨房。

唐启阳把肉洗一洗,把肥瘦分开,徐兰在井清洗泡的笋和蘑菇。

晓雯蹲在她旁边问:“妈,笋子做什么?”

徐兰和她说:“做肉酱,农忙时吃,把笋和蘑菇切碎放进去,中午我们煮面条,拿肉酱拌着吃。”

“好吃吗?”

“好吃。”

唐启阳做两种肉酱,纯肉的和放笋丁蘑菇丁的,纯肉的放咸一点农忙后几天吃,放笋丁和蘑菇丁的这两三天吃。

下午徐兰和唐启阳悠闲过了半天。

次日秋收开始,早上露水重雾也浓,所以上工时间比夏收时晚了很多,天色彻底亮后才开镰。

其实这时候割稻谷还有点早,露水没有蒸发,稻穗有点湿。

徐兰还是被分配去割稻谷,唐启阳去脱粒。

欢乐

◎割起一把稻谷拿起来感受着沉甸甸的稻谷,所有人笑容满面。◎

大家割起一把稻谷拿起来感受着沉甸甸的稻穗, 又是丰收的一季,所有人笑容满面。

特别是老人,拿着稻穗掂了又掂, 摸了又摸,眼含泪花嘴里念叨着:“好啊, 好, 好啊, 真好!”

村子下面的梯田因为有池塘流出的水能随时补充水源, 所以这边田里的水在十多天前就放干, 现在田里的土干硬,割稻谷很方便,收割的速度快很多。

晚一些太阳升起, 晨雾散尽,露水蒸发,孩子们提着小篮子出来跟在大人后面捡掉落的稻穗。

小孩子呼朋唤友声、玩闹声在田野回荡, 一片热闹欢乐的景象。

卢大队长和支书笑容悦愉, 陪着县里和公社来的领导们查看还没割的稻谷。

方书记用手拉出五穗稻穗拿手里, 稻穗沉甸甸的下垂,掂着稻穗的重量, 看特别饱满的谷子, 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他转头问一直在半山大队驻扎的农科人员:“老冯,小吴, 粮食增产的原因查出来了吗?”

五十多岁的老冯脸上惭愧说:“方书记, 经过多方调查, 没有查出来。”

二十多岁的小吴跟着恭敬说:“方书记, 查不出原因”, 科学的方法查不出原因, 村民们都说是卢唐两家的祖先显灵。

关于卢唐两家祖先显灵的传言在四里八传出,也传到县里,在场的人都听说过,现在听两个农科人员说查不原因,心志不坚定的人心想莫非真的是卢唐两家的祖先显灵?

不然怎么解释半山大队粮食丰收?

方书记不相信这种玄乎的说法,但增产的原因又查不出来,还是说一般的农科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专家才能查出来?

他拿着稻穗看田野里热水朝天的劳动,看捡稻穗的孩子们清瘦的身体,希望这些种子明年在别的地方种下也能丰收。

随后方书记一行人去看打谷机和稻桶打出来饱满金灿灿的谷子。

夏收是熬人,那时吃的东西少,在炎炎烈日下干活,夏收完成后面接着是夏种,没有给人休息的时间。

秋收是轻快高兴的,瓜菜和粮食一起做着能吃饱,天气不冷不热,收完稻谷后就没多少过重的活,心理上轻松愉快。

晓语带着四妹五妹提着小篮子找到妈妈,在她身后颠颠地捡稻穗。

但徐兰割稻谷很利索,掉的稻穗她随手就捡起,三个孩子找半天找不到一穗,干脆拔起稻根玩。

徐兰停下来喝水时叫她们:“晓语,晓岱晓雯来喝水。”

三个小姑娘靠近妈妈,每人喝了一点水,晓岱擦下嘴说:“妈,我们刚才看到大队长带方书记他们看稻谷。”

不意外,徐兰“哦”一声和晓语说:“晓语,等晚一些太阳更热时就带她们回家,我顾不上你们。”

晓语笑应:“好,妈你放心,我会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