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1节(1 / 2)

加入书签

傍晚,唐启阳在做饭,徐兰拿来他们喝完的两个麦乳精的罐子和一个干净的玻璃瓶(原来装水果的),把炒面舀进罐里。

三个罐装满还剩一些,徐兰叫晓语拿来五个碗,每个碗放一点炒面,加点红糖,冲进开水让孩子们搅匀了喝。

她拿那个玻璃瓶去找纪凤英给她,并和她说:“小悦明天去城里读书,她之前教晓风她们很用心,瓶子里是炒的面粉,用开水冲搅一搅就能吃,学校食堂的饭菜只怕不好,她肚子饿时冲一点吃。”

纪凤英拿着玻璃瓶的手有些烫手,面粉很难买,炒面是矜贵的东西,她愣一下就把玻璃瓶塞回给徐兰说:“晓风她们也帮小悦打猪草,我不能要。”

徐兰把玻璃瓶放桌上说和她:“嫂子,是这样没差,但小悦教得很用心,今天易校长考过晓风晓语晓雯后,她们都能从二年级读起,这是我感谢小悦的。”

纪凤英听了徐兰的话犹豫一下收下。

喜悦

三队的人都知道了唐启阳真的去给他四个女儿报名注册交学费, 不少人觉得他傻,也有羡慕,当然也有人在背后嘲笑。

唐振家知道了心里很不痛快, 觉得老三在浪费钱,可是老三现在怎么劝都不听, 油盐不进, 自己对他毫无办法。

孩子们上学要吃顿好的, 第二天徐兰大清早就进山。

她到山里先在鸡窝里收鸡蛋, 然后到下面拿出光伏板和蓄电池蓄电。

徐兰看棉花已经结出不少棉铃, 过段时间就能采摘棉花,黄豆也结了夹,花生的花已经落下土里。

她拿出五个紫薯和十几个蜜红薯隔点距离埋在地里催生, 一会地上爬满茂盛的薯藤。

徐兰拿出剪刀快速把薯藤剪出来剪成小段,然后拿出工兵铲在收了玉米的地里直接挖出小沟,拿出水箱在沟里撒点水, 摆上薯藤段掩土, 然后用玉米杆盖上红薯垄。

她再催生一点苜蓿去溪边捞小鱼虾倒进池塘。

这回来小溪的宽度比上回来时小了一半。

中午还是很热, 徐兰做点简单的饭菜吃后到苹果树旁,把青色的苹果催大催熟, 收起来。

之后就在葡萄架下吃葡萄吃苹果, 快四点时她在苜蓿地里熏一个兔子洞,抓两只活的肥兔绑了腿放进麻袋。

徐兰出到外围, 把麻袋放在柴捆间背回家。

“妈”, “妈”…, 夕阳西下, 徐兰刚踏进院子五个孩子相继欢喜叫她。

“哎”, 徐兰应声把柴捆交给迎上来的唐启阳, 然后去井边洗手,从井里提水洗脸,井里刚提起的水清凉,洗得很舒服。

唐启阳一手提柴捆到柴房放下解开,提出麻袋,麻袋里的野兔挣扎晃动。

他打开麻袋口子,提起一只野兔放进旁边的一个旧竹筐里,提起另一只到厨房。

晓风见爸爸提来的兔子还在动,心里疑惑,今年妈进山得到好几回野兔或野鸡了,爸在山里设的陷阱位置很好?

唐启阳不知道老大心里的疑惑,提野兔进厨房放血,利落地剥皮洗干净斩小块,扁炒焖煮,然后处理内脏,洗干净手去房间拿点酸豆角来洗洗切丁备用。

徐兰把躺椅搬到院子,舒服地躺里面,晓婕、晓岱和晓雯拿小凳子坐妈妈身边,背诗给她听。

晓雯背悯农背得熟溜,晓岱背得还算通畅,晓婕就不用说。

背下一轮时,炖的兔肉香传出来,三个孩子都抽抽鼻子。

徐兰见三个孩子分心便和她们说:“不背了,去玩吧。”

三个孩子没动,晓雯靠着躺椅说:“妈,我不玩,我陪你。”

晓婕和徐兰说:“妈,兴连和丽芳姐今天也去读书,读一年级和四妹同班。”

八岁的兴连是唐启荣最小的儿子,九岁的丽芳是唐启华的女儿。

徐兰问她:“兴梧今年是读二年级和你们同班吧?”,兴梧是老四的大儿子,那孩子不是什么好性子。

晓婕说:“嗯,妈,我不怕”,有大姐和二姐在。

晓岱握着小拳头说:“妈,我也不怕,兴连哥惹我,我就揍他!”

徐兰和她们说:“他们动手打你们,你们就还手。”

晓婕和晓岱点头应:“嗯。”

晓雯乖巧和徐兰说:“妈,等我上学也打架!”

徐兰哭笑不得和她说:“去学校上学是去学习知识,不是去打架,只是被别人欺负就反击回去。”

晓雯不懂,还是“哦”的应一声。

夏天天黑得晚,一家人坐下来吃饭时天色还亮。

一小盆的红烧兔肉,辣炒兔杂酸豆角,凉拌黄瓜,兔子可能吃苜蓿的原因,肉质很嫩没有一点腥味,兔杂酸豆角很可口下饭。

温馨吃完饭,唐启阳和孩子们说在学校可能遇到什么问题,什么问题报告老师,什么问题能自己解决,怎么解决,什么问题要报告家长。

几个孩子认真听,努力记住。

明天就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