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节(1 / 3)

加入书签

然后再砍大小不一比较直的乔木或树枝, 截出两米出头的木棍,砍了十几根后割些青草回到苜蓿地。

她先把青草铺在鸡窝下,然后在苜蓿地里找一个比较平坦的地方, 拿出工兵铲,把一处苜蓿铲起收起,挖出约二十厘米深的小坑, 把碗口粗的木头取出来, 尖头插在坑里填回土踩实。

随后她又立起三根碗口粗的木头, 木头之间距离两米,中间形成一个正方形。

把大小不一的十几根木棍拿出, 取出一条一般的细绳用刀截成手臂长的小节, 把比较粗的木棍搭在四根立柱上用细绳绑紧,再把其他木棍约隔二十厘米的距离搭在上面, 两头绑紧, 横搭完了再竖搭几根。

一个简单的葡萄架很快搭成, 徐兰取出装有巨峰葡萄种子的小玻璃瓶, 倒出一颗收起瓶子。

拿工兵铲在葡萄架里面靠边的地方松土, 种下种子催生, 葡萄出苗长高爬上架子,很快葡萄藤生长旺盛把架子上面爬满。

徐兰停下用晶核补充异能后继续催生,等葡萄开花就停,她站在葡萄架下,手一伸就能触碰到葡萄藤。

心想半山村的地不平,房子上下错落,比较平的地方都搭建房子,各家各户的院子小,只在墙角种梅树或桃树,没有在院子里种葡萄的,不知道能不能种?

回头叫唐启阳去问问。

中午吃过饭,徐兰又在一个果树坑种下红富士苹果种子,催生苹果树到开花。

种好苹果树,山里的活忙告一段落,时间还早,下午的阳光很好,合适蓄电池蓄能。

于是徐兰喝些水到葡萄架下拿出折叠椅打开坐下,靠着椅子微眯着眼,微风吹过一阵轻爽,她深深吸一口气,山村的空气好,山里的空气更好!

三点多,徐兰收起光伏板和蓄电池,抓走一只麻点母鸡,比之前早半个小时回家。

春末夏初的山里野花盛开,特别是远的、近的野蔷薇一丛一丛地开得灿烂。

徐兰回去时放慢些脚步欣赏路上的美景,来到外围她同样捆一捆柴,把拧了脖子的野鸡放中间捆好背回家。

她背着柴回到家就看石桌上有束漂亮的野蔷薇花插在青色的竹筒上,院子里多了一抹亮色。

“妈”,“妈”,晓岱和晓雯见妈妈回来马上颠颠跑过来。

徐兰走向猪圈边问她们:“花是谁摘来的?”,野蔷薇枝上小刺很多,很容易刺到手。

晓岱回答说:“刚刚爸拿菜刀去割回来的,妈,房间里也有。”

“挺好”,徐兰到猪圈旁把柴捆放下,解开把里面的野鸡递给晓岱:“拿去给你爸。”

“嗯”,今晚又有肉吃,妈妈真厉害!晓岱高兴提着野鸡和妹妹转去厨房。

徐兰堆好柴火到井边洗好手来到厨房外问在烧火的老大:“晓风,今天你们去打猪草碰到毛蛋家的人吗?”

晓风说回答:“妈,我们看到毛蛋和二蛋,他们远瞪我们,没有靠近我们。”

唐启阳在给野鸡放血,他和徐兰说:“今天王大萍去上工,听说蔫头蔫脑的,不过对她不能放下警惕,保不齐她一直怀恨在心,以后一有机会就报复,我和孩子们说了。”

某些人的报复心强,拉长报复时间,现在表现出认栽的模样,近几年可能没有任何动静,指不定七、八年后人家还记着仇,逮着机会就出手使坏。

末世前有这样的报复犯罪案例,王大萍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心里不可能放下仇怨,孩子们过一两年可能会忘记,到时他们要提醒她们。

这道理徐兰也明白,应声:“嗯”,大的三个可能记得,晓岱和晓雯过一两年肯定不记得。

她看向棚子后面,唐启阳今天快把前面靠着荆棘带的两根石柱子砌好,明天再砌上一点就能搭竹架,铺上竹篾。

徐兰转头唐启阳:“铺浴室上的竹篾箕五叔家今晚能送来吗?”

唐启阳和她说:“估计能,我叫他们先帮忙编这个,竹箱和竹柜延后。”

唐启阳快速处理好野鸡扁炒后炖上,把泡的笋片放进去一起炖。

徐兰来石桌旁坐下抽查孩子们的练习本,晓风在厨房烧火,她叫下面四个来轮流背诗。

晓语先来,她现在背书声音变大一些,背得比较流利,接着是晓婕,她背书声音也变大了些。

晓婕这孩子是五姐妹中最聪明,记性最好,不仅背得流利还会抑扬顿挫,把诗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虽然表达还稚嫩,但她能自己领略这点已经很好。

徐兰就这点表扬了晓婕,小姑娘抿嘴笑得开心。

晓岱背得磕磕巴巴,等她背完徐兰和她说:“晓岱你读书背书不够认真,以后读书要认真。”

晓岱被妈妈说,不好意思说:“妈,我下回一定背流利。”

徐兰和她说:“行,我信你。”

接着是晓雯,小家伙把鹅,鹅,鹅背得流利,徐兰夸她两句她就笑得特别开心,小孩子纯真的笑容很治愈,徐兰跟着微笑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