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节(1 / 2)

加入书签

徐兰应:“好。”

今天的活是去种花生和黄豆,土豆和红薯种比较少,徐兰他们插秧的时候队里的老头老太太们已经负责种下。

徐兰和纪凤英一起领了锄头,两人跟在大家后面有一搭没一搭说着话,说自家自留地里种的菜,谈孩子……

花生和黄豆种在对面山坡梯田一侧的一个山窝里,去那里有点远,走路到那里要半个来小时。

一群人走到大路,就见几个村干部在他们小队第一天插下秧苗的水田边查看。

徐兰听她们前面的一个女人兴奋说:“我们队插的秧苗回青很快,和一队二队插的秧苗差别很大,今年我们三队肯定丰收,一队和二队肯定眼红,哈哈。”

一个女人高兴接话说:“对,等过年回娘家时看我两个嫂子怎么还在我面前炫耀她们分的粮食多!”

“……”。

半山村有两个大姓,唐姓和卢姓,卢姓人多分一队和二队,唐姓是三队,卢姓那边混有几户外姓,半山村共七百多人不算复杂。

纪凤英和徐兰说:“我们队如果真的丰收,收的稻谷和玉米饱满合适做种子,估计三队之间要扯皮。”

徐兰看向村干部们一眼,目光转回前面路上,若有所思,跟着大家下梯田到坡下,穿过谷底水田,再上对面的山坡。

大家休息一天不能休息好,走路很慢,徐兰心里也不急,跟大家后面时不时地看向远处,看春天的美景,或回头看村里的房子。

这个山村挺漂亮,村边和各家各户都种一丛竹子,房子和竹子相映,挺好看的。

半个来小时后到达半山上的小山窝,大家干活慢悠悠地,徐兰也一样,翻一会地就停下来看看远处。

这边的山地不多,要种的花生和黄豆不多,干两天差不多能干完。

现在大家都体力不足干得慢,自己就没必要干得快,出这个风头。

懒散干到中午,陆续有人送饭来,大家三三两两分散坐山窝边上草地上吃饭休息。

徐兰坐在纪凤英夫妻旁边,刚好晓风提着一个篮子跟在唐悦后面来。

因为爬坡晓风的小脸红扑扑,“妈”,她高兴喊徐兰一声,然后叫旁边的唐启明夫妻:“启明伯,凤英伯母。”

唐悦也叫徐兰:“三婶。”

“哎”,徐兰应声接过晓风手里的篮子微笑说:“你们一起来啊。”

晓风和妈妈说:“我出来碰到小悦姐。”

纪凤英细看晓风的脸和徐兰说:“小兰,晓风她们变化真大。”

徐兰和她说:“是,孩子长得快变化大。”

唐启明从女儿带来的篮子里拿出饭说:“以前吃得差吧,现在吃得好长开了。”

他心想启明媳妇挺厚道,以前在老宅没有分家时母女六人干得多吃得差,还被欺负,分家后半点不说老宅的人的坏话。

夫妻俩闷不吭声地把日子过起来。

纪凤英撇眼见徐兰从篮子里拿出铝饭盒问她:“小兰,饭盒是启阳买的?”

徐兰应道:“是的,别人送的谢礼里有工业票,晓风她爸买了铁锅剩几张就买这个饭盒。”

她转问晓风:“你吃饭了吗?”

晓风在妈妈身边坐下说:“吃了,妈早上你说我吃完饭再给你送来,我就先吃。”

徐兰打开饭盒:“行。”

饭盒里的饭是二米饭,上面铺着炒的蘑菇,纪凤英家的饭菜差不多,她家饭里的玉米碎占多一些。

干活一个上午大家都饿了,安静吃饭。

吃完饭,晓风和唐悦结伴提着篮子回去,干活的人歇十来分钟继续干活。

大家下午又懒散干一个下午,花生全种下,下工回去时妇女们在路上见到路边的野菜和猪草,都顺手扯一把两把带回家。

徐兰也顺大流,和纪凤英一起扯两把猪草带走。

两人走靠后,纪凤英问徐兰:“过段时间队里养的猪长大一些,用的猪草多,你家晓风和晓语要不要领打猪草的活?挣点工分。”

徐兰想没想就和她说:“不了,她们管自家的猪就行,多的时间读书学习,如果以后能跳级还能省不少钱。”

纪凤英想想说:“你说得对,几个孩子少上一个年级能省不少钱。”

徐兰回到家唐启阳已经回来,正在做饭,晓婕给他烧火,另几个孩子在洗着蘑菇。

“妈”,“妈”,五姐妹见妈妈回来高兴喊。

“哎”,徐兰回应孩子们后洗手站厨房外问唐启阳:“累吗?”

唐启阳转头向她笑:“干这点活不累。”

徐兰见锅里是鸡肉问:“雄雉鸡?”

唐启阳笑应:“是,抓了一只。”

徐兰看家里多出来的三个大筛子说:“你又去买筛子了。”

“嗯”,唐启阳向铁锅里加水和她说:“多买几个用着方便,我现在没有时间自己编。”

行吧,反正筛子又不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