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86:父子(3 / 3)

加入书签

“谢谢爹爹!”

聿儿兴奋地欢呼了一声。

晏珽宗俯下身摆弄了一番那辆云梯车,又对孩子说,“攻城之时,还有一种杀伤力极强的兵车,叫投石车。我马上也叫人给你做一个玩。”

“还有,除了地上走的这些,战船也可以作为兵战之物,那些大的战船,都可高好几层楼,我马上也送你一个。”

他懒懒散散地,用着通俗易懂的语气和聿儿讲起这些兵车战船的用处,聿儿的注意力也从母亲那里全部转移到了父亲身上,父子俩围在一起,一个说一个听,画面竟然也格外的和谐。

偶尔有些卡壳时,聿儿还会主动发问,他父亲也会一次次耐心地和他解释。

婠婠倚靠在铺了熊皮的太师椅上,含笑看着他们,一颗心前所未有的宁静。

晏珽宗这个人么,说他真是个慈父吧,他又时常对儿子没什么耐心,可是若说他不疼儿子,那也是假的。

这对父子俩的相处模式并不像从前史书里的任何一对皇帝与储君父子俩之间的相处。

不论他看见这儿子的时候心情好不好,他做父亲的,从来没有疑心过自己的儿子,也从来没有限制自己的儿子在外面积累羽翼和心腹。

做儿子的呢,哪怕哪天被他爹迎面痛骂了一顿,转头也就忘记了。

太子聿从未担心过自己会被废,从未担心过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更不像从前其他的那些皇子们一样需要想尽办法去窥探自己父亲的喜好、打听自己父亲的心情,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君父的神色说话。

太子后来读书时候有一段时间天天背书,背得头昏脑涨吃不好睡不好。

晏珽宗去查了查他的功课,上午时候还在骂他怎么这么不中用,下午时看见孩子实在难受,便上前将书一扔,道:

“去他爷头的书,不背也罢,走,老子带你出去钓鱼玩去。”

然后他就居然真的带太子聿出去钓鱼了。

在一个风景秀美静谧的湖泊边,父子俩连钓了叁天的鱼。

给聿儿当做休假。

钓完叁天鱼后,他问聿儿感觉如何。

聿儿说头也不疼了,脑也不涨了,一整个神清气爽,没想到还有这么有意思的事儿。

皇帝微笑:“那就继续给老子背书去。几本书都背不下来还想当皇帝。”

又几年后,聿儿已经到了可以辅佐君父处理政事的年纪了,有一段时间也被底下的臣工们气到焦头烂额。

然后晏珽宗每天晚上都带他出去喝酒消遣。

两人从宫门出去,纵马十几里,去坐在魏都的城楼上,喝酒。

配上两碟凉拌羊肉、猪头肉,一碟花生米,父子俩人可以坐在城楼上把酒对月、相谈直到半夜。

——后来他屡屡把自己儿子喝趴下,搞得太子聿只能,还被臣下们隐隐关心是不是太子纵欲太多。

然后他自己也挨了婠婠好一顿痛骂。

所以这些种种,大概也是后来的永祯皇帝晏隆琥可以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明君的原因。

出生在一个被爱意包围的小家里,从小就没有体验过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对着自己的父母,他永远都是骄傲自信的。

哪怕也没少挨亲爹的骂,但是面对这个父亲,他自己还是很骄傲。他知道自己是被父亲所肯定的。

他没有经历过别的皇帝经历的众叛亲离、机关算尽才能当上皇帝的精疲力尽,也愿意用一种更加温和与包容的态度去对待下面的人,不会动辄为了一两件小事就对臣下和宫人们喊打喊杀,大发雷霆。

这些种种的事情,都在《魏史》永祯皇帝本纪的那几卷里被一一记载了下来。

不过,婠婠和晏珽宗在世的时候没有机会看见儿子晚年是如何思念他们的罢了。

ps:之前豪言壮语说要五一之前完结的话……大家可以当我放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