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节(1 / 2)

加入书签

“大嫂子,我跟你说我家染色是有秘方的,掉色都不严重,不过这小丫头就选这种姜黄色的,不过不禁脏。”

“给我六尺姜黄色的,七尺蓝色的。”

“这留你们一毛五一尺。”

最后人家两样一样多给了一尺,可是真的没少给。

“大嫂子,这两毛一尺的是八块钱,一毛一尺的说七块钱。这两种染色的泥一共给我一块九就行了,一共是十三块九。”

“行,还少要钱了。”

“是我老姨村的嫂子,这都不是事。”

苏媛媛掏出十四块钱,人家找给一毛钱。

“大兄弟,这布先放在你这里,我们娘俩去转转。回来拿。”

“行,放心吧。我这有一块布头,给包上。”

胡海华又谢过人家了。娘俩又空着手去赶集了。

21赶集

娘俩继续往里面走。苏媛媛最需要的锯还没有买到。

看到别的东西也没有看,就想着赶紧的买下锯。

终于快到了集的另一头,才发现了卖工具的。

“大爷,有没有那种手锯,就是那种锯树的手锯。”

“有。”

“对,就是这个。大爷这个多少钱?”

“三块钱,这可是钢口的。非常的锋利,用上你就知道了。这里有木头,你自己试试。”

苏媛媛接过手锯。在一边试了一下。感觉还行。不费劲。

“大爷,能不能便宜点,这小丫头家里就剩下她一人了。”

“两块八吧,我两块五进货,还是坐火车去取货的。”

苏媛媛也没有停顿,掏出三块钱递给人家。

同样是买东西。如果是老人家卖东西,苏媛媛一定会选择老人家的,而且也不会讲价,而且从来就不弄什么支付,都是用现金,知道他们不容易。

看到他们,就想到奶奶总是去乡里买菜。虽然每次只卖回来几块钱。但是老人家就是这样勤俭攒的过日子。

“还有什么需要的吗?”

“大妈,家里还缺大缸。”

“集头一定有卖的。问问人家给不给送,要是不给今天还买不了,咱们娘俩可是弄不回去。打了可是糟改了。”

“嗯。”

娘俩先看到的是卖小推车的。两人还是过去打听了。

铁管的三十还带着一个小车斗,而且还是铁的。三十真的值了。木头的也带着小车斗,二十块钱。

“大妈,咱们还是买铁的吧,结实。木头的坏了我也不会修。”

“这东西轻易不会坏的,也就是车带,或者轴承坏了。

到时候你可以去乡里找我,我家里在那里有铺子。”

“大哥,我们两个女的,也不懂这些,你给我挑一个好的。”

“我这里就没有不好的。”

这位虽然这样说,但是还是蹲下来看着车带还有轴承,又看了看车斗,“就这辆了。”

“大哥,真的不能少了。我们这土里刨食的,三十块钱一年也挣不来。”

“真的不能少了,我都没有多要。你看着铁管,都是厚的。”

“大哥,我是帮着这丫头买,她家里就她一个,可是也得活着。她自己要种地,要收秋。所以就是得跟我们村大队长借钱才能买辆小推车,要不送粪,收秋都弄不了。”

“是啊,我说老刘啊,你不给别人便宜,也要给这个孩子便宜,这钱得我借给她,还不一定什么时候能够还给我。”

胡海华和苏媛媛都回头,看到后面的杨洪文。

“大队长。”

“老杨啊。行,那就少给一块钱,我再给两个轴承,坏了拿着找我给你换,还有这是机油,要是觉得不好用了,就往轴承那里点点。”

“够意思,老刘今天真够意思。”

“行了,老杨你再看看,这车我可是挑的最好的。”

“嗯,我还信不过你?”杨洪文掏出了这个小钱包,零零整整的掏出了二十九块钱递给刘大山。

这下娘俩担心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刘大山递给小姑娘两个用油纸包的轴承,“一定拿好了,可是不能进去脏东西。”

“谢谢大伯。”

刘大山摆摆手。看着小丫头确实挺难的,这也是刚才挑最好的给她的原因。

“还有什么要买的吗?”

“大伯,我还缺大缸。”

“今天卖大缸的没来,等到我哪天去乡里,给你捎回去。”

这下这次赶集,急需的算是都弄到了。

杨洪文把车让胡海华推着,“我还有?????事呢,先走了。”

“这下咱们娘俩回去不费劲了。我推着你回去。”

“大妈,我不累的。”

然后推着车往回走,挺费劲的,主要是人太多了。

不过还是又买了二斤红枣,二斤的核桃,还有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