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节(2 / 3)

加入书签

凉水直接喝,也不见谁闹肚子。

缸是寻常的瓦缸,如今少见,以前凡是院子,里边都有这样的瓦缸。崔老道往水缸中看了看,活泼泼一条大鲫鱼,二尺多长。可不作怪,鲫鱼个头小,谁见过这么大的鲫鱼?又看院儿里的鸡,当中有一只大公鸡,其余全是母鸡。公鸡全身都是白的,没一根杂毛,鸡头上顶个大红冠子,红是红,白是白,那叫一个好看。崔老道暗暗咂舌,心想:当真少见!

卖炸糕的做小买卖,一个炸糕三个大子儿,但是将本图利,三个大子儿可不都是挣到手的。炸糕的油要钱,做炸糕的江米面和豆馅也要钱,全凭货真价实,东西地道,买的人多,挣的钱多说是一分利,卖三个炸糕还挣不上一个大子儿,挣一份辛苦钱,还净是赊账不给钱的。摆摊儿卖炸糕,也得看老天爷的脸色,俗话说:“地有准、天没准。”赶上刮风下雨,卖不出去的炸糕全得折手里。要不怎么说做小买卖不容易,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不过这个卖炸糕的对崔老道很殷勤,可能也是作兴崔老道。他拽上崔老道,进了门立刻叫他老婆出来生火做饭,好生招待道长。

崔老道说:“可别这么麻烦,要么下次不敢来了。”

卖炸糕的说:“道长说的这是什么话,崔道爷是贵客。应了句老话‘贵客临门,米涨三斗,财添十贯’,您了也别见外,快往屋里请。”

崔老道听卖炸糕的这么捧他,心中十分得意:“如此,贫道叨扰了。”

二人进到堂屋坐下,卖炸糕的老婆到外边和面烙饼,好一通忙活。

崔老道久走江湖,吃他这碗饭,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他心想,卖炸糕的挣一份辛苦钱,那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到处兵荒马乱,保不准什么时候要打仗,谁家有粮食不留下自己吃,为何请他一个批殃榜的穷老道来吃?崔老道虽然经常去河边吃他的炸糕,但是有买有卖,有赊有还,也说不上有多大的交情。今儿个请他到家中又吃又喝,这么作兴他,想必是有求于他。至于他崔老道会干什么,那不是明摆着吗?他想到这儿,问卖炸糕的:“家里边有没有怪事?”

卖炸糕的挠了挠头,不明白崔老道的话是什么意思:“没有啊。”

崔老道说:“你仔细想想,当真没有?”

卖炸糕的说:“是没有啊,穷老百姓过日子,鸡不跳墙、猫不上房,没有出奇的玩意儿。”

【5】

崔老道说:“你家中太平无事?贫道看走眼了不成?”

卖炸糕的说:“不管怎么改朝换代,天津卫也有人吃炸糕啊,我做这个小买卖,挣钱多少不说,一家大小吃糠咽菜,不至于饿死。早上出摊儿,过了晌午回来,买卖好了吃干,买卖不好喝稀,几十年来天天这么过,能有什么怪事儿?”

崔老道说:“问句不该问的,你找贫道上家里来,光为了吃饭?别抹不开面子,有什么话你尽管说。”

卖炸糕的说:“早想请道长来家中坐一坐,奈何没个由头,今天正好遇见,可不赶巧了吗。我也不瞒道长说了,我这买卖是一天不如一天,吃炸糕的人越来越少。我那个炸糕没走样儿,手艺上不能对不起祖宗啊,可是买卖不行了。好比今天,你说我在河边卖炸糕,招谁惹谁了也行,没招过谁没惹过谁,油锅让神拳给踹了,个月做不成买卖,找谁说理去?我的家中虽然有些存粮,那也架不住只出不进不是?我们两口子觉着,是不是阴阳二宅有不对的摆设,挡了财路了?这不,就请道长过来给看看。”

清朝末年,天下大乱,黎民百姓,皆有倒悬之苦。天津卫那还是好的,前两年一场大旱,乡下饿死了多少人?卖炸糕的眼光浅,以为吃他炸糕的人少了,只是他买卖不行。其实国运衰败,大势如此,老百姓免不了不受连累,岂止他一个做小买卖的不行,城里边多少大买卖都没了。

崔老道说:“别胡思乱想了,赶上这么乱的世道,你有口安稳饭吃,还不知足?你出去瞧瞧,逃荒饿死的有多少?况且,贫道看你这几间屋,不仅没有挡财路的东西,还有一龙一虎保你的平安。屋中摆设也稳妥,切不可任意搬动。”

卖炸糕的说:“道长取笑了,我这破屋土墙,还有龙有虎?我们家在这儿住了几十年了,我怎么从来没见过?”

崔老道抬手屋外一指:“那不是……”

他的话刚说一半,卖炸糕的老婆端上了饭菜。这饭菜可真不含糊,烙了饼,熬了鱼,又炖了只鸡。烙饼是家常饼,鱼是水缸中的鲫鱼,鸡是院儿里的公鸡。卖炸糕的两口子十分迷信,找崔老道来看阴阳宅,那可不敢怠慢,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为了请崔老道吃饭,不惜宰鸡杀鱼。鱼只有那一条,母鸡要下蛋,没舍得宰,宰了那只公鸡。卖炸糕的老婆也办事麻利,在外边宰鸡杀鱼,说话这么一会儿,已经做好了饭,端上来,给他们摆好碗筷。

卖炸糕的给崔老道斟酒夹肉:“道长边吃边说,你看我们家有什么保平安的?”

崔老道一抖落手,他看了看桌上的鸡和鱼,长叹了一声,对卖炸糕的说:“罢了,前边的话啊,你只当贫道没说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