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节(2 / 3)

加入书签

端,但是你要合上眼不看或是让有道眼的人去看,土皮子仍是土皮子。”

张小把儿心知肚明,到了家逃不过一死,可不能往家走了。他有心在路上逃走,可是土皮子白天紧紧地跟在身后,半夜又缠住不放,怎容他脱身?

简单来说,张小把儿带着凤姑在路上不止一日,走到了天津卫余家大坟。张小把儿当年住在坟地旁边的破瓦寒窑,因为吃不上饭,不得已出去耍人儿混锅伙,再后来到关外挖棒槌发了财,早不在这儿住了。但是他想起混锅伙的时候,认识余家大坟破庙中的庙祝,庙祝崔老道也是个有道法的,如果他出手,自己或许还能活命。

崔老道是个批殃榜的天师道,他一双道眼,号称“祥殃有准”,要问有多大本事,可以说是“略知一二”。江湖上说略知一二,那可不是谦虚。一为阳,二为阴,略知一二这叫“知晓阴阳”。外人听以为是谦虚,内行才听得出这是吹牛。今日,这崔老道刚一出门便望见一道妖气打远处往余家大坟破庙而来。他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伸长脖子等了半天,看见张小把儿正往这边走,但在张小把儿身后跟来一条大蛇,双目如炬,粗如米缸。

在过去来说,有道行的蛇会量人,昂首而立与人比较高低,先量人之长短,而后噬之。崔老道一看不好,谁也比不过这条蛇啊,急忙跑到破庙门前抓起一根杉篙。杉篙是削掉枝杈的长杆,三丈有余。旧时往屋顶上放柴草或者搭架子,都用得到杉篙,随处可见。

老道拿过这根杉篙,摘下帽子挑在上边。民间传说大蛇量人,其实是它在比道行高低,它的道行高过你,就敢吃你。另有一说,蛇与人比较短长,是看能不能吞得下去这个人。

崔老道想得挺好,大蛇再长也高不过杉篙,必定吓得转身逃走。怎知蛇身竖起,蛇头随他手中的杉篙往上抬,始终高过他的帽子。

【3】

崔老道慌了手脚,扔下杉篙逃进庙门。张小把儿全指望崔老道救命,却见这老道跑了,他管不了三七二十一了,也往破庙中逃。他们两个人一前一后进了庙,余家大坟这座破庙本是坟地旁边的伯公庙,说白了是座土地庙。村口和坟旁常见土地庙,盖因土地能生五谷,黄土又可以埋人。伯公庙有大有小,余家大坟这座伯公庙的规模也不算小,始建于明代后期,一堂两厢,墙上有夜叉壁画,但是年久破败,供奉的土地爷爷和土地奶奶全没了,屋檐上的蒿草比人还高,庙门仅有一半,想关也关不上。

崔老道阴阳皆知,却不会降蛇。余家大坟被锅伙占据之前,破瓦寒窑中还住了几个乞丐,相传乞丐擅能捕蛇,道行再大的蛇,乞丐首领也有法子降服,但是余家大坟的乞丐全被锅伙赶走了。

崔老道他本领高是高,也得分干什么,用得上他是“孙猴子”,用不上他就是“猴孙子”。而今遇上有了道行的蛇妖,别说理会张小把儿的死活了,他是泥菩萨过江,自身也难保全,到了这会儿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崔老道惊慌失措地逃进庙门,又往堂屋跑。

张小把儿听到身后传来“嘤嘤呜呜”的一阵抽泣,又是凤姑的声音,转头往后边一看,却见庙门外是一张布满黄鳞的扁平怪脸,口作人声,两只眼好像两只灯笼,惊得他魂飞天外,跟随崔老道连滚带爬地躲进庙堂。二人返身将门顶上,坐倒在地上喘作一团。

没等喘过气儿来,猛听“砰”的一声,门板已被蛇妖撞飞。蛇妖身子尚在庙门之外,遍布鳞片的怪脸已到了堂屋门前,它张口吸气,一阵腥风卷至,崔老道和张小把儿腾空而起,身不由己地往外飞。

二人紧抱堂中立柱,稍有松缓便会落进大蛇口中,只觉狂风一阵紧似一阵,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脸让大风刮到,刀割般地疼。张小把儿眼见死到临头,突然生出一个念头,记起他在关外看到过的一种奇怪的风俗。山里人劈柴挑水时带着孩子不方便,常将小孩放在巨瓮之中,周围抹一圈锅底的黑灰,那是怕有蛇进去咬了孩子,皆因蛇怕油烟和锅底灰。

他看到崔老道屋里有锅灶,伸手抹了满头满脸的黑灰。崔老道一看还有这么个法子,顾不得什么脸面了,也抢上前去抹了一脸的锅底灰。二人发觉庙门外的大蛇不再吞吸,还以为保住了性命,岂料大蛇不再吸气,却张口吐雾,一阵阵土黄色的云雾又腥又臭,涌进庙堂之中。

张小把儿和崔老道全身麻木,皮肉迅速浮肿,变得充气一般透明,他们大惊失色,再让大蛇在门外吹上几口气,非得化为血水不可。

崔老道一闭眼,心想:罢了,老道休矣!

【4】

说也凑巧,崔老道和张小把儿命在顷刻,此时打路上走来一个人。这个人一身的五花肉,天生力大无穷,头上扎个冲天辫儿,呆里呆气,雕嘴鱼腮,板牙无缝,姓于名宝禄,在天津卫人称“傻宝禄”,专盗官仓的禄米,还偷漕运的皇粮。不过到了清朝末年,打运河上过的皇粮不能跟以前相提并论了,你敢偷也没粮食可偷,做这个行当不够他傻宝禄糊口。这也是位穷得喝西北风的主儿,迫不得已替人跑腿儿打八岔,抬棺材、送殃榜什么活儿都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