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二十三章:上古七佛(1 / 2)

加入书签

所谓塔林,其实就是圆寂了的高僧大德们的墓园。

佛道中人,圆寂飞升之后,弟子同门都要为其修塔。

一座塔,便是一座坟。

六叔仔细将这些砖塔上的碑文看了个遍,却始终没有开口说话。

“六叔,怎么了?”高朗见他不说话,便问。

“这地方属佛门。”六叔只简单地大了一句,然后便说:“你确定自己是在这里喝的茶?”

“是、是啊……”高朗闻言望了望四下,突然也不确定起来——这周围,除了一圈将塔林围起来的矮墙,根本什么都没有!

“看来,你是遇上障眼法了!”六叔瞧了瞧高朗,说:“只怕咱们现在看到的,也未必是真的!”

“六叔,你是说……这些高僧……”没遇到过鬼,那还能没看过聊斋吗?高朗这时候已然明白自己先前遇到的是什么了!

“按说,都是得道高僧,不会有加害之意,你也不比过于在意。”六叔这时,可比高朗淡定得多。

“六叔,那你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到底是真相还是幻境?”高朗听了这话,又问。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六叔往四下又瞧了一眼,才说:“既然是有心要让我们看到,必然是因缘际会已到,我们只消细心去看,便是了!”

“看什么?”高朗又问。

“看他们想让我们看的东西。”说着,六叔一指塔林中最大最高的一座砖塔,说道:“那塔上有块碑,你去看看上头写了什么!”

高朗闻言,自不敢迟疑,连忙走上去细看。

这块碑因为年代久远,加上西北地区风沙侵蚀比较厉害,故而磨损严重,上面的几乎已经被磨平,就算是大白天,也只能勉强从中辨认出几分。更何况此时还是半夜,能见度十分有限。

高朗的手机在这种情况下帮了大忙。

只看他开了闪光灯,一只手拿着手机,一只手扶着碑,细细地瞧,努力辨认上头的话。

“庆历六年八月,天有三日同升……天下大旱,路有饿殍。月泉水位突降,鸣沙风灾大盛……”高朗读得艰难,实在是上头许多字都已磨损,看得再仔细,还是无法辨认。

“主持长海,领僧人一百,开仓赈粮于……”他依次费劲地读下去,真觉得无趣,突然却目光一跳,被这碑文后面的内容给吸引住了!

“月泉退百里,有玉出泉底,形如……两鱼相携?!”高朗读着读着,不由惊叫起来!

他激动地指着石碑上的字,转头去看六叔,却发现六叔丝毫没有惊讶之色,就好像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双鱼玉佩在月牙泉里!!!”高朗又说。

“白玉只向海中寻。不就是这个意思么?”六十反问他。

“那……那后面那一句呢?月抱珍珠沙里金呢?”高朗又问。

“大约是什么契机吧!”这句话,六叔也没有参透,所以才想先过来碰碰运气。

“月抱珍珠……月抱珍珠……”高朗口中喃喃,不由抬头望向天空,此时并非圆月,显然也就谈不上四珍珠了!

“双鱼玉佩一定是就在月牙泉中的某处,只是想要知道掩埋的真正地点,恐怕还缺点参悟。”六叔长叹了口气,才说。

“这后半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啊?这也太难懂了!”高朗不由抱怨起来。

“你再往下读读,看看有没有什么线索!”六叔这时也不多言,只这么说也一句。

高朗闻言,只好继续往下读。

而六叔呢,也开始往四处转悠,想在其他砖塔的碑文上找些线索。

这些砖塔,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排列,与道家的七星阵有些类似,但却又有不同,这种排布,很像是佛家早已失传的七佛阵。

但这所谓的七佛阵,六叔也只是听他师父提起过,所以并不十分有把握,只能说是像,并不能说一定。

更何况,七佛阵该有七座砖塔,而现在却有十一座,而这多出来的四座,又恰好座四正方,这一看就不是瞎胡乱摆的。懂点行的人都知道,这地方定有什么典故出处在其中!

“这下头难道是镇着什么?”六叔在心里嘀咕,表面上并没有动任何声色。

他曾听自己的师父说起过,这七佛阵源于上古七佛,原本是用于镇压邪祟的。

这儿是塔林,也就是佛家大和尚们的坟头。

这自古下葬,皆需寻个风水宝地,岂会随便选个恶煞之地入土?

除非他们就是有意而为之,本身就是为了要做些什么!

“六叔,你看什么呢?”这时候,高朗已经读完了整块石碑。他走到他跟前,好奇地问。

“你读完了?”六叔见他便问。

“读完了,后边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说了双鱼玉佩出现之后发生的一些怪事。说法么……和罗布泊那些也大同小异。”高朗答道。

“这样啊?”六叔闻言有些失望。他顿了有一会儿,又说:“那后面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