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零三章:天下白(1 / 2)

加入书签

所谓雄鸡一唱天下白。传说,雄鸡能牵引太阳,有驱邪通天的神性,

鸡啼与光明相辅相成,因此在民间,无论是红白二事,还是驱邪和占卜,公鸡从古至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大约魏晋之时,公鸡就开始成为守门辟邪的神物。

晋代《拾遗记》讲鸡能辟邪,“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魑魅丑类,自然伏退”;并记当时风俗:“今人每岁元旦,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置于门窗上。南朝的《荆楚岁时记》上,也记载了“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立桃符其傍,百鬼畏之。”的民间习俗。

直至今日,还有许多地方,将正月初一称为鸡日,保留了迎新年贴酉的古俗。

在山西大同一带乡村,仍保留着春节门上贴剪纸大公鸡的古俗。

大江南北,都有《鸡王镇宅》传统年画,张贴于室内,画上大公鸡金距花冠,一身正气,昂首衔虫,表示辟邪。

那么,鸡何以能辟邪?民间认为鸡是逐阴导阳的祥瑞之物。

宋代《太平御览》说,太阳出,雄鸡啼,盖阳出鸡鸣,以类感也。

鸡被古人称为“阳精”——太阳之精,而邪恶魑魅都是见不得阳光的阴暗丑类,对于鸡的一身正气,自然避之惟恐不及了。

这,便是郑西麒买回来那只公鸡见不得小纸人的原因。

也许你要问,既然这公鸡是辟邪之物,那么道长他们,为何又要用它来招魂引魂呢?这,就是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要说这公鸡,本是凤凰化身,凤与凰,便是阴与阳,蕴藏了巨大的能量,是为魂引路的最好媒介!

却说此时,法坛上已经摆好了桃木剑、符箓、招魂铃以及朱砂。除此以外,另有两个小小的草人躺在一旁,引起了高朗的注意。

只看这草人是以干稻草所扎,有头、身体和四肢,因是稻草做的,看起来尤为瘦长僵硬,很是怪异。

它们的关节处,全都用白色的细布条扎紧了,头顶上也是一圈白布条,看起来就像披麻戴孝一般。再看草人的五官,是炭笔画的,简单的几笔,粗糙得很,看着却让人直起鸡皮疙瘩。

道长换了专用的正黄道袍,然后就把高朗叫到了跟前。

“柳月的八字你知道吗?”道长一开口就问。

“这、这我只知道个大概时候!”高朗一听,立刻摇头。

“那……那她的生日,你总该知道吧?”道长只好退而求其次。

“生日我知道,”好在这回,高朗能帮上忙了。

“行!”道长闻言,递了一张黄纸给他,说:“你把她的生日和名字写下来,最好把她的家祖宅的地址也写上去。”

“她家祖宅?那我哪知道啊!”高朗一听就犯难了。

“行吧,你知道多少就写多少吧!”道长也不强求,只说了句便开始做其他的事了。

高朗见状,便将柳月的生日写了下来,至于祖宅,他只写了江州两个字。

待一切书写停当,他就把小纸片还给了道长。

道长接过纸片,稍看了看,便取了一根银针出来,将纸片和其中一个纸人钉到了一起。

紧接着,他又取过判官笔,蘸了朱砂,在另一个草人的眉心一点,接着便拿着这两个小人,默念咒语,念了好一会儿,才将她们一起放到了一旁。

至此,一切已全部准备就绪,六叔在一旁见了,忙点香请神,烧了表,上了元宝,又在法坛前三跪九叩,通了神,正式开坛了!

房间里静得出奇,此刻围观的,谁也不敢说话。

大家都屏息凝神,等着看见证奇迹的时刻,。

时间静静流淌,很快,那香头突然一跳,六叔便朝道长使了个眼色——可以开始了!

道长见状,也瞧了那香案一眼,随即上前叩首,然后拿起已经画好的数十道符咒,往香头上转了三圈,随即对着一旁的六叔吩咐了一句:“取两个碗来。”

六叔闻言,便往厨房去了。

此时,高朗和郑西麒站在不远处,两人目光炯炯,追着六叔的身影往厨房去。不料,就这几个眨眼的工夫,道长已消无声息地擒住了那只公鸡!

起初,那只鸡还“咕咕”地叫。

可道长用手将鸡的眼睛一捂住,它竟即刻就老实了!

紧接着,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只看道长低头,凑到那鸡的耳朵跟前,低声对它说了什么,又轻轻拍了拍它的脑袋,那鸡便入定了一般,一动不动了!

道长见状,满意地抚了抚它的羽毛,随即便轻轻将它放到了法坛的桌角上。

桌角极尖,看起来压根儿就不可能站得住脚。

而那只鸡,此刻竟就真的一动不动,任他摆布,一只脚缩着,另一只脚金鸡独立,就那样站在那尖尖一角上,真似雕塑一般!

一切,似乎在那一刻达到了某种平衡。

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法力,借由这只鸡,展现在了他们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